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广告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长三角/ 专版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科教卫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理财·周末看点
 第A26版:股市分析
 第A27版:法治视窗
 第A28版:职场方圆
 第A29版:新民环球
 第A30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1版:新民环球/人物·社会
 第A32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新民时尚
 第B10版:时尚/城市玩家
 第B11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2版:时尚/男士部落
 第B13版:时尚/美容扮靓
 第B14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5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6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公众服务
 第B19版:现代家居
 第B20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23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24版:新智
 第B25版:E生活
 第B26版:E生活/数字世界
 第B27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8版:E生活/家电生活
2011年10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都是票子惹的祸

小娴


  票子,票子。一年一度,上海大师赛门票,总是“热门货”。怪的是,一边票务销售增长喜人;一边赛场上座率,并不喜人。

  组委会称,每年30%的门票要回馈赞助商等方方面面。换句话说:看球的,不买票;想买票的,看不上比赛。急人。

  大师赛组织者,算动足脑筋了。今天起,7折回收门票,当一回“官方黄牛”,——也算是新鲜事了。组委会强调“官方黄牛”是无利可图的,体现的是体恤球迷之情。

  不过,效果会如何?难道那些手里有票都懒得去现场看球的人,会为了打了折的门票铜钱,大老远去一趟旗忠村?很疑惑。不过措施究竟灵不灵,今天过后,就清楚了。

  还未熬到今日,昨天,票务中心就遇到小麻烦了——秋雨中,近百位观众围着大师赛票务中心讨说法,导火索是一些人被要求“补足差价才能进中央赛场”……组委会当然有理由,那是“国际惯例”。遗憾的是,国际惯例,在现实中,难免与实情有冲突。危机公关,快速的同时,更需要技巧和灵活,关键是以情动人。昨天风大雨大,气温骤降。如此恶劣天气下还大老远跑去旗忠村的,算不上正宗球迷,也算得上铁杆了吧?理应得到体恤。

  “网球不是亚洲文化”,赛事组委会的认识很清醒。不过既然知道上海网球文化还需培养扶植,何不借雨天做文章,“天若无情人有情”,让那些冒雨奔波的球迷,开开心心来,心满意足去——再说了,偌大的中央赛场,多一些观众,电视转播出来的镜头,场面也好看一点。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情,何乐不为?

  大师赛是上海的品牌,不是只办一年、两年,组委会想要长久操办下去,那么用心去赢得球迷,就更为重要了。小小票子,虽是小事,但处理好了,能赢得人心、赢得人气。得分之举,不要白白失去了。 小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