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评论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理财·财市解析
 第A26版:股市分析
 第A27版:法治视窗
 第A28版:彩票看点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军界瞭望·人物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军界瞭望·兵器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新民楼市
 第B10版:新民楼市
 第B11版:新民楼市
 第B12版:新民楼市
 第B14版:新民楼市
 第B15版:新民楼市
 第B16版:新民楼市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新民楼市
 第B19版:新民楼市
 第B20版:新民楼市
 第B21版:生活之友
 第B22版:生活之友/欢乐亲子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25版:生活之友/时尚乐活
 第B26版:广告
 第B27版:广告
 第B28版:公众服务
 第B29版:好吃周刊
 第B30版:好吃/我家厨房
 第B31版:好吃/美食点击
 第B32版:好吃/美食地图
 第B33版:好吃/优游食林
 第B34版:好吃/美食专列
 第B35版:好吃/美食专列
 第B36版:好吃/美食大观
2011年12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数千市民“拔萝卜”“道德滑坡”带出泥

李鹏


  免费送出40万斤萝卜之后,因遭市民“哄抢”,被网友亲切地称为“萝卜哥”的安阳滑县农民韩红刚还搭进去了数万元的红薯、香菜、辣椒和菠菜。在公众“一边倒”地对“哄抢”市民的谴责之声中,不少人认为这些“哄抢”者是“道德滑坡”。

  免费送萝卜遭哄抢

  韩红刚在郑州黄河边租种60亩滩地长出的40万斤萝卜遭遇“卖难”后,于25日通过媒体发布了向“福利院、敬老院、农民工子女学校”等单位免费送萝卜的消息。当天,闻讯而来的数千市民带着1000多辆车就赶到了韩红刚的地头。

  由于市民太多,“免费送萝卜”最终演化成“哄抢”闹剧。随后的3天内,40万斤萝卜被市民“一抢而空”。而除40万斤萝卜外,韩红刚还“被”送出了5万多元的红薯、香菜、辣椒和菠菜。一些市民不仅顺走了这些东西,还留下了“10个人2天才能清理完”的小、烂萝卜和萝卜缨、被众人踩出的地中“柏油路”以及刨红薯留下的大坑小坑,共计损失六七万元。

  此事经网络披露,韩红刚不仅引来网友一片“赞”声,还获得了“萝卜哥”的美誉。“Kyle晞”说,“萝卜哥,别气馁,马上就翻年了,预祝你明年一定会有好收成。”

  同时,被指“哄抢”的市民也被批评“贪图小便宜、道德滑坡、良心被拷问”。   

  不仅仅是“良心大考”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史璞解读该事件时说,免费萝卜遭哄抢最起码反映了三个问题:一是农产品分销渠道不畅的顽疾久而未决;二是个人送萝卜的组织形式不当;三是社会伦理关系需进一步理顺、优化。

  史璞说:“目前,有关部门在建立农产品分销渠道方面,要么刚性干预太多,要么缺少干预,而农民最需要的不是干预,是服务,频频出现的农产品滞销就说明了问题。”

  史璞认为,事件中“哄抢”的市民也的确反映了当前社会伦理关系存在一些不和谐的问题,但这不仅是部分市民的“良心大考”。“农民本来就是弱势群体,本应得到帮助,却因免费送萝卜而遭到‘哄抢’,如果‘萝卜哥’出现‘卖难’时得到了公众的帮助,就不用免费送萝卜;如果帮助拔萝卜时,市民有感激之心,也不会出现‘哄抢’。” 

  新华社记者 李鹏

  (据新华社郑州11月30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