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评论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理财·财市解析
 第A26版:股市分析
 第A27版:法治视窗
 第A28版:彩票看点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军界瞭望·人物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军界瞭望·兵器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新民楼市
 第B10版:新民楼市
 第B11版:新民楼市
 第B12版:新民楼市
 第B14版:新民楼市
 第B15版:新民楼市
 第B16版:新民楼市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新民楼市
 第B19版:新民楼市
 第B20版:新民楼市
 第B21版:生活之友
 第B22版:生活之友/欢乐亲子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25版:生活之友/时尚乐活
 第B26版:广告
 第B27版:广告
 第B28版:公众服务
 第B29版:好吃周刊
 第B30版:好吃/我家厨房
 第B31版:好吃/美食点击
 第B32版:好吃/美食地图
 第B33版:好吃/优游食林
 第B34版:好吃/美食专列
 第B35版:好吃/美食专列
 第B36版:好吃/美食大观
2011年12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天是第24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三个战略目标是:零新发感染、零死亡和零歧视
三个“零”中,零歧视最难实现

姜燕


  本报记者 姜燕

  今天,是第24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英文主题是“Getting to zero”,提出的三个战略目标是:零新发感染、零死亡和零歧视。

  这个主题已经被艾滋病防治、研究工作者和艾滋病患者兴奋地称为“三个零”。

  敢于提出“零”的概念,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去年全球艾滋病新发病增长率在下降,死亡率与高峰年份相比也大幅下降,在治疗手段上取得较大进展。

  近年来艾滋病治疗进展较大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的《2011年世界艾滋病日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球共有3400万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较2001年增长17%。不过,随着近年来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在中低收入国家不断普及,2010年全球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70万,较1997年高峰期下降21%。同时,艾滋病相关疾病致死人数也由2005年高峰期的220万人减至180万人。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联合专家组评估,截至2011年底,估计我国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有78万。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感染者和患者存活34.6万。也就是说,目前还有大约56%的感染者尚不知情。

  上海社会科学院艾滋病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国美介绍,艾滋病治疗方面也有较大进展,法国一项研究发现,通过治疗,艾滋病的传播能够被阻断,即艾滋病患者通过吃一种新型药物,将病毒数量降到一定程度,传播给他人的可能性即可大大降低。这在艾滋病治疗上是一个重大转折,据悉明年将开始临床实验。夏国美说,这些现状是提出防艾新主题的基点。

  社会各界多点关怀少些歧视

  HIV检查报告单上的一个“+”号,使得许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被人另眼相看,甚至被家人唾弃、被社会抛弃。

  来自社会的任何一丝关爱,都会让艾滋病感染者、患者及他们身边的人感激涕零。夏国美说,曾有一个艾滋病患者的妻子扑在她身上放声大哭。这个艾滋病患者的妻子说,她平时没有机会抱着人哭,因为她不能和任何人说家庭的隐秘。

  虽然大部分艾滋病感染者不希望别人感染同样的疾病,但也有极端的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在压力之下对社会有报复心理和行为。一些研究机构和民间组织对艾滋病高发人群、感染者及患者实施关怀干预,有跟踪研究显示,得到关怀的感染者和患者对外界的反应完全不同,有仇视和报复心理的大大减少。夏国美说,有一个性工作者,也是吸毒者,患了艾滋病,她曾经受过艾滋病患者的“同伴教育”,接受过社会帮助。在去外地医院分娩时,在手术前主动告知医生,提醒他们做好防护。

  害怕被歧视所以不敢去检测

  夏国美说,三个“零”中,零歧视最难实现,而且它的滞后会影响前两个目标的实现。为什么呢?

  很多有过高危性行为或其他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行为的人不敢去检测,他们害怕一旦被查出感染,会被人知道,遭到歧视,许多权利被剥夺,权益受损。许多人甚至多次走到检测机构门前,又退了回去。

  这些没有检测的人再与他人发生性行为时,如果缺少安全防护措施,很可能造成新的感染。夏国美介绍,她曾经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做过一次调研,在接受调查的2000个样本中,38.4%的人表示检测出感染后,没有告诉最应告诉的人,如配偶、性伴侣,而这是艾滋病病毒最有可能传播的对象。

  由于害怕受到歧视,不敢检测和告知,给预防造成一道道障碍。而歧视不解决,也会妨碍治疗。

  夏国美指出,要减少公众对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歧视,宣传的方式要改变。要告知公众,艾滋病并非无药可治,它是一种慢性病;不要把艾滋病“污名”化,把它和一些难听的字眼结合在一起;在政府层面,要把反歧视纳入政府常规性的工作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