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法治视窗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体育新闻
 第A28版:体育新闻
 第A29版:体育新闻
 第A30版:公众服务
 第A31版:理财·房产在线
 第A32版:股市分析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实验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汽车/年度评选
 第B16版:汽车/年度评选
 第B17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8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9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20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21版:新民楼市
 第B22版:新民楼市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新民楼市
 第B25版:求职
 第B26版:求职/招生招聘
 第B27版:求职/招生·职场
 第B28版:求职/招生培训
 第B29版:求职/招生·职场
 第B30版:求职/招生留学
 第B31版:求职/法援沙龙
 第B32版:求职/招生招聘
第B18版: 汽车/汽车资讯   
本版新闻列表
2011年12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倡导汽车文明从沟通开始
梅赛德斯-奔驰协力推出《中国汽车社会蓝皮书》

■ 图为戴姆勒东北亚及奔驰中国副总裁王燕(左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副书记薛一平(左二),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副理事长罗俊仪(左三),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

  在中国汽车产销量连续两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市场之后,就在即将过去的2011年,所有的数据都表明,中国必将再次雄霸全球汽车产销冠军的宝座。这样的称号对于国人来说有喜有忧。喜的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面临空前的繁荣;而忧的是随之而来的诸多社会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解决,势必将严重影响中国社会的长远发展。

  近日,由中国社科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著名车企梅赛德斯-奔驰共同推出了一部社科文献著作——《中国汽车社会蓝皮书》。透过这本全面解析中国汽车社会的蓝皮书,一个高速形成的汽车社会赫然呈现在我们面前。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的大背景下,这本蓝皮书让人们将关注的视角转向中国高速成长的汽车产业以及由此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难能可贵的是,这也是汽车企业与学术机构共同就汽车社会到来所引发的汽车文明建设问题进行的首次深入探讨。

  伴随这部蓝皮书的发布一同举办的“中国汽车社会文明论坛”,则是由梅赛德斯-奔驰携手中国社科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首个汽车社会文明论坛,它以“汽车社会的到来”和“汽车文明的建设”为议题核心,就中国进入汽车社会前期面临的交通拥堵、城市交通管理和规则、汽车与环境保护、汽车与新能源、交通安全、驾驶习惯和文明等议题展开一系列的解读和讨论,引发社会公众的共鸣和关注。这次论坛的举办,最大的收获是让参与讨论的行业协会、专家学者以及其他道路交通参与者充分认识到各自的职责,并一致认为中国汽车社会文明的建设不仅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需要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共同去面对。

  著名的城市学家刘易斯·芒德曾经说,汽车社会问题在于“不是规划汽车和公路以适应我们的生活,而是人们迅速规划自己的生活以适应汽车。”汽车社会实际上是以汽车为人的主要移动方式构建的社会,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空间都为汽车做了优化,而我们没有做好这些方面的准备。但是汽车已经改变了整个社会,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无论从空间的尺度、地理环境甚至到社会阶层、人际关系,它改变了很多方面。从经济模式到文化形态,一直到社会公众的消费方式以及生活形态的方方面面。

  面对这些现实问题,参与本次中国汽车社会论坛的行业协会领导、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发展社会学博士,《汽车社会蓝皮书》主编王俊秀对蓝皮书的出版作出了深刻的解析:这本蓝皮书的诞生,不仅填补了“汽车社会”全方位研究领域的空缺,还将带动中国汽车社会学学科的发展,更展现了梅赛德斯-奔驰集结众多利益相关者,多角度多层面思考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尝试。

  对于人、车、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副总经理肖明超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汽车化的社会和汽车化的时空实际上在重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交方式;而汽车也是在投射一个人的行为,反应一个人的行为。汽车文明实际上是在反映和透视整个社会的文明。

  而针对未来汽车文明的发展,来自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的常务副会长郑砚农指出,汽车社会文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既要促进其良性的发展,更要抱着平常的心态去看待;建立以人为本、和谐的汽车文明应该是个系统工程,要从立法、执法、管理、道路、科技、人文等多个方面去共同努力,但是其中最重要的还是以人为本,是贯穿其他各个环节的核心。

  作为汽车企业的代表,也是本次论坛活动的主办方之一,戴姆勒东北亚及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公司副总裁王燕则表示,汽车文明论坛的举办,其目的是搭建一个多方对话、协商的平台,让所有交通安全的参与者彼此之间建立起一种基本的认同,共同为推进汽车社会文明建设而做出自己的努力。

  正像本次论坛的主题——“责任之道 行于众”,也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当今在推进汽车社会文明的进程中,社会各阶层必须协同一致,大力支持和参与的重要意义。唯有如此,才可能有切实的进步。只有当“责任”这一价值观转换成一种广泛的社会认同,才可能聚合为一种洪流,改变目前汽车社会的现状。而此次论坛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希望社会各界在推进汽车社会文明上取得共识,希望将所有社会力量汇聚到一起,形成势不可挡的力量,向着共同建设和谐健康汽车社会的目标迈进。

  125年前,是卡尔·奔驰将汽车带到这个世界,这个“改变世界的机器”从此持续不断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城市面貌。125年之后,中国进入汽车社会之际,正是由梅赛德斯-奔驰支持中国汽车社会文明的研究,这不是一种巧合,而是源于对汽车社会深刻洞察之后的自然觉悟。奔驰的举动清晰地传递出一种信号——汽车企业不仅要输出汽车产品,还要输出和引领汽车社会文明。在商业和社会之间找寻共享价值,这不仅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在推进汽车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有效的沟通将成为一个起点,只有通过沟通让社会各界在加快汽车社会文明建设上达成共识,必将会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为共同推进中国汽车社会文明的进步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