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法治视窗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体育新闻
 第A28版:体育新闻
 第A29版:体育新闻
 第A30版:公众服务
 第A31版:理财·房产在线
 第A32版:股市分析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实验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汽车/年度评选
 第B16版:汽车/年度评选
 第B17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8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9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20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21版:新民楼市
 第B22版:新民楼市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新民楼市
 第B25版:求职
 第B26版:求职/招生招聘
 第B27版:求职/招生·职场
 第B28版:求职/招生培训
 第B29版:求职/招生·职场
 第B30版:求职/招生留学
 第B31版:求职/法援沙龙
 第B32版:求职/招生招聘
2011年12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近水楼台不得月

薛松


  外滩,离我工作的单位不远,推开窗户,微风拂面,远远望去浦江两岸的美景尽收眼底,因此,引来了许多外地友人的羡慕。也许是我每天都要途经外滩,日子久了,渐渐地,对那些壮丽的景色不以为然了。而那些来沪旅游的朋友,只要一到上海,外滩定是他们的必到之处。

  无独有偶,一位杭州朋友的家离西湖很近,久而久之,他对西湖的感觉,就像见到了路边的行道树,没什么新鲜了。可是,我对西湖的印象依然是妙不可言,每次赴杭,漫游在柳树成荫的西子湖畔,都会有一种异样的美感。

  外滩和西湖,早已经是这两座城市的旅游胜地,一个“西式”一个“中式”,一个“洋气”一个“土气”,分别承载着这两座城市的悠久历史,也展示了她们的灿烂文化。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城市,感受着不同的人文情怀,那些与我们朝夕相处的人和事、景和物,深深地融入了彼此的情感之中。但是,随着时间的漫漫推移,我们对本地的一些景区,又习以为常了。 

  我们走出自己的城市,进入对方的省城,常被眼前如此美丽的景色吸引,恨不能久久地身处其中;并不觉得自己所居住城市的景色,同样招人歆羡。那繁华、时尚、精致的国际大都市,吸引了国内外无数的游客,令他们也许会片刻忘记故乡自然纯朴的景致,而我对杭州西湖自然风光的倾倒,也使自己淡忘了家乡的美景,真是“近水楼台不得月”。

  “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本意是用来比喻:因自己接近某人或某些事物,而处于首先获得好处的优越地位。然而,一个事物总有多方面的,或许是那些近水楼台不得月的缘故,推动了旅游业,拉动内需,促进GDP的增长,这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好处。

  常见这样的情景。有些企业的经济效益较好,每年要组织员工去畅游祖国的名胜古迹,可有少数员工不珍惜这样的良机,宁可待在宾馆内烟雾缭绕,通宵达旦地打牌,也不愿意游览异乡美丽的景物,既浪费了时间与金钱,又违背了企业的初衷,遗憾地与那些历史文化悠久的景点失之交臂。细细想来,真是有“近水楼台不得月”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