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法治视窗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体育新闻
 第A28版:体育新闻
 第A29版:体育新闻
 第A30版:公众服务
 第A31版:理财·房产在线
 第A32版:股市分析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实验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汽车/年度评选
 第B16版:汽车/年度评选
 第B17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8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9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20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21版:新民楼市
 第B22版:新民楼市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新民楼市
 第B25版:求职
 第B26版:求职/招生招聘
 第B27版:求职/招生·职场
 第B28版:求职/招生培训
 第B29版:求职/招生·职场
 第B30版:求职/招生留学
 第B31版:求职/法援沙龙
 第B32版:求职/招生招聘
2011年12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楼下肉铺凌晨剁肉咚咚咚
涉嫌无证经营 食品卫生堪忧
房浩

■ 居民楼下搭雨篷卖肉卫生堪忧 房浩 摄

  “咚咚咚……”每天凌晨,家住长宁区天山五村62号的居民都会被剁肉声惊醒。“都是楼下那间肉铺惹的祸,半年多来,我们几乎就没睡过安稳觉!”无奈之下,居民昨天致电本报投诉。记者随后实地走访,发现除了噪声扰民外,该肉铺还涉嫌无证经营,所售的猪肉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搭雨篷卖肉生意红火

  昨天傍晚,记者来到天山五村,找到了这间位于62号底楼的肉铺。整个铺位不到10平方米,由简易的雨篷搭建而成,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门前的案板上此时摆满了各种肉类,五花肉、猪腿肉、猪蹄髈一应俱全。在棚顶的吊钩上,还挂着几块未切割的大排骨。“新鲜猪肉,15元一斤,过来看一看吧!”肉铺老板手持菜刀,站在铺前大声吆喝着。

  由于临近晚饭时间,肉铺的生意不错,许多下班归来的居民纷纷驻足摊前选购。而老板则一边收钱,一边操刀剁肉,忙得不亦乐乎。

  剁肉声吵人卫生堪忧

  对于这家肉铺,62号楼内的住户一直怨声载道。据知情者称,肉铺老板约半年前租下了底楼的一间房屋,此后便每天半夜外出进货,凌晨四五时就开始忙着为猪肉初加工,“咚咚咚”的剁肉声不绝于耳,吵得居民们根本无法安睡。剁肉声大约会持续到早晨6时,肉铺随后便“开门迎客”。“我母亲上个月从外地老家来看我,就因为受不了这吵声,前几天又回去了。”一名年轻的小伙子说。

  此外,对于肉铺内的猪肉质量,许多居民也心存担忧。“随便搭个雨篷就开卖,一看就不像是正规的经营户。”记者昨日在现场观察,确实没有看到任何经营许可证件,当问及对方猪肉来源时,对方也始终不愿透露。

  记者正要离开时,又发现这家肉铺老板还“兼营”香肠生意,不过这些香肠都是由老板在出租屋内自行灌装的,加工时也未佩戴手套,卫生状况可想而知。“许多人都是因为现在吃了没事,所以就不在意了,可这些来源不明的猪肉,总归不能让人放心啊!”一些居民表示。

  涉嫌无证经营或取缔

  记者随后致电长宁区周桥工商所,一名负责人表示,根据现场的描述判断,这家肉铺是在出租屋外搭建临时雨篷售卖猪肉,而按照规定,只有拥有固定场所的经营户才属于工商部门的管辖范围,因此可以联系城管部门前往查看。不过对方表示,诸如这种设摊性质的肉铺,工商部门不可能核发食品流通许可证以及经营执照,显然是非法的。

  记者又联系长宁区城管监察大队,工作人员表示,将派队员前往现场查看,若属实将予以取缔。

  本报记者 房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