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小看自发玩耍
许多家长让他们孩子的时间表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提高课程,那些自发的玩耍,比如去追赶蝴蝶、玩洋娃娃,或者同爸爸妈妈在地板上滚来滚去的玩乐,在这混乱的时间表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作为妈妈的你是否担心,如果我不给孩子上课,他是否会落后于其他孩子?但是美国儿科医学会告诉我们:孩子健康成长真正需要的是更多更好的老式娱乐时间。
许多研究都已经揭示,那些无组织的玩耍是有很多好处的。它可以帮助孩子发展创造力,发现他们自己的兴趣,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协调与他人的关系,适合学校的节奏。
社会压力和竞争要创造“超级儿童”的定位,让许多家庭失去了娱乐时间。结构化的活动填满了孩子的时间表,这让他们失去了做梦、幻想,也失去了在他们自己的世界做他们想做的事情的机会,这些曾经是我们在自己孩提时代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难道不是吗?
孩子喜欢怎么玩儿?
4个月——探索外界的里程碑
从4个月开始,孩子就进入了真正会玩的阶段了,他会用手、脚去碰触物品。他可以开始控制外部的东西了,能和外部的东西相互作用,这种巨大的进步,带给他强大的动力。
6个月——建立感知反应
到6个月,孩子会很热衷于把手里的玩具扔到地上,然后渴望你把它捡起来,刚还给他,他又扔掉,如此反复地玩。可别小看这个小把戏,这个玩耍叫做“二级循环反应”,是孩子在感知运动阶段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8个月——建立知觉恒常性
到了7、8个月,孩子就喜欢跟你玩“藏猫猫”的游戏了,你一露出脸他就呵呵笑。从心理上来说,这时候的孩子可以理解一个物体通过接触改变另一个物体的状态,但是却不会改变这个物体的本质。
1岁——探索性游戏
1岁之后,孩子开始了探索性的、有创造力的玩耍。比如什么东西都往地上扔,那是因为他在探索各种不同形状、不同性质的物品被扔在地上后的不同反应。他甚至还会把家里的锅碗瓢盆等物件翻来倒去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从这些声音里孩子能了解到物体的不同特性,这是孩子发明的更有创意的玩法。
2岁——象征性游戏
2岁左右的孩子那可就不得了了,想象力越来越丰富,他可以拿帽子当水杯,用碗搭积木,用勺子打电话……花样繁多。孩子这种“假装”的玩可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即“象征性游戏”。这就是表明他可以把某种事物当作代表其他事物或现象的符号或标志,在大脑中进行抽象的、概括性的思维活动了。
3岁——集体游戏
3岁之后,孩子就不是那么喜欢独自玩耍了,他更愿意参与到集体中去。和小伙们一起玩,相互交往,相互学习,有合作有竞争,有欢笑有冲突。在这个过程里,父母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不要做过多干涉,让孩子慢慢体会到什么是尊重平等,哪些行为是可以被接受或被拒绝的。
爸爸妈妈怎样陪玩?
在孩子发展早期,妈妈并不需要给孩子示范太多,也不用买很多所谓“让孩子更聪明”的录像,你所需要做的就是:给予时间、智慧、耐心、语言,陪孩子玩耍!以下角色可要避免:
*杂技演员妈妈很卖力,可是,孩子没有参与,无形中会让孩子失去学习机会。
*总导演你总在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怎么玩。可是没有孩子会在别人的全盘控制下还能饱含热情地玩耍。
*旁观者你只是看着孩子玩,却不投入。可是,孩子看着你,就不与你分享,亲子的关系如何会不疏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