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被提起这样一个话题:世界杯与中国人有什么关系?
怎么没有关系?中国人热爱足球,足球是中国13亿人口的第一运动,中国人喜爱世界杯上的超级球星……所以,我们飞行30多个小时,来到了巴西世界杯,试图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挖掘,给中国球迷带去最鲜活的新闻和故事。
毫无疑问,没有中国队的世界杯,对中国记者来说,既要吃得起苦,还要有智慧、有勇气,我们的酸甜苦辣,才刚开始呢。
微信求助
在巴西,最让中国记者头大的莫过于语言交流。当地人说葡语,会英语的并不多,甚至连星巴克里的服务员也不太会说英语,跑到餐厅里,你常常不知道点哪种食物。有一同行花了三十多雷亚尔,结果错点了一大盘洋葱圈。
有记者想到了一个办法,开启微信一大功能:找附近的人。没想到,很快就扫到了会说葡语的当地华人。
有记者通过找附近的人,认识了当地一位华人珠宝商。众所周知,巴西水晶世界闻名,这位华人不仅帮助记者解决了吃饭问题,还邀请记者去他开的珠宝店参观,并顺带狠狠赚了一笔,临走时不忘关照,“回去后帮忙多宣传宣传,我们还能派车接送。”
餐厅吃饭
前面说到吃饭,是一大障碍。不过很快,本报记者所在的全国晚报记者团发现了一个食堂,就在寓所对面。这是巴西当地的自助餐,有饭、有面,有肉有蔬菜,比较符合中国记者的口味。最重要的是,在这样的餐厅吃饭,节省时间,价廉物美。
之所以价格便宜,是因为这是称重的自助餐,北方记者们称其为“公斤饭”。不过,公斤饭比较粗糙,可能是厨师的毛发较多,你常常会在盘子里发现眼睫毛、头发甚至汗毛。有一次我吃完后发现,一根粗壮的毛发在水果上,差点没吐出来。也罢也罢,看在这是普遍现象,也就眼不见为净吧。
无衣可换
深夜11时,中国摄影记者小倪才吃上一口热菜,3小时后,他还要赶飞机,飞往下一个城市。世界杯开赛才一周多,小倪已经去过好几座城市了。
他去过玛瑙斯,却没有时间享受亚马孙流域的热带雨林风光,前往萨尔瓦多,也没有工夫将上下城看个够。“我的工作是拍比赛,不是来旅游的。来到巴西后才发现,巴西国土面积真大!”
以玛瑙斯为例,该城市距离里约4000多公里,相当于上海飞新疆。由于雨林气候湿热,小倪在雨林期间甚至没有干衣服可以换,长袖冲锋衣都穿了4天了,“我还不能穿短袖,那里的蚊子只只硕大!”
小倪说话时,语气虽满是兴奋,但眼神中充满了疲惫。
走近贫民
萨尔瓦多是巴西的起源地。上城和下城之间,有一部巨大的电梯,连接这两个区域。海峡都市报的小石斗胆乘坐电梯,去了位于上城的贫民窟,试图体验一下穷人们的生活。
他此前在孔卡位于里约城区的理发店中看到,剪发一次要150雷亚尔(412元人民币)。而在萨尔瓦多贫民窟的理发店里,最贵的项目就是剪发,一次10雷亚尔(27.5元人民币)。理发师看到记者到来,叫记者坐在了旋转椅上。“我从来没有给中国人理过发,所以你能成为我的顾客真是太好了。”然而,小石指指自己的头发说,“你看我这几乎是光头了,你没有施展的空间了。”
小石说,当地的贫民窟,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充满了枪支和毒品,那里更像是国内的棚户区,很多贫民见到他还非常乐意接受采访,以呼吁当地政府提高对扶贫的政策。
球迷闹事
见过球迷闹事吗?见过球迷在你身边不到一米处闹事吗?
西班牙同智利比赛前,85名“智利好汉”冲击了马拉卡纳体育场的新闻中心,一顿狂砸猛撞,墙壁上的挡板撞飞了,甚至电视机也倒在了地上。
搜狐两名记者当时离得很近,拍着拍着冷不防发现,旁边用塑料挡板做成的墙要倒了。“还好我跑得快,差点没被压在地上,充分发挥了野狗追我的速度。”等警察赶过来将这群智利球迷制服时,现场记者都感觉很开心,不顾安危,拍到了大新闻……
巴西的治安向来是个问题。有一位女记者在萨尔瓦多向警察问路时,好心的警察叔叔主动表示开车送她一程,女记者要在路边拍照时,警察便停车保护她,直到送她抵达目的地。
当然,不可能每个记者都遇到这样的好事。在里约,的确有一些记者遇到了钱包被偷甚至当街被抢的经历,事后,大家在议论时纷纷表示,我们也要拥有“动如脱兔、静如处子”的绝技,要像前锋一样奔跑。
后记
由于中国队没有进入世界杯决赛圈,因此国际足联在发放证件和球票时,按照先后顺序,中国记者是排在最末尾的。之后的淘汰赛阶段,中国的注册记者将越来越少地申领到比赛球票。如何克服这些采访上的不便,继续为中国读者带去鲜活的资料?接下来,就看中国记者各显神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