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爸爸妈妈的小天使,其中一些提早来到了人间,他们就是早产儿,是新生儿中的特殊群体。早产儿各个系统和器官都没有发育成熟。近年来,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普遍建立和医学技术的显著提升,早产儿的存活率有了明显提高,但存活儿的远期预后却并不容乐观,特别是胎龄小于34周的早产儿。
■ 早产宝宝出院后仍面临很多发育风险
1. 神经发育后遗症 早产儿脑发育不成熟,容易发生脑损伤和神经发育后遗症,其中最令人担心的就是脑瘫,另外还包括智力低下、癫痫等。
2. 宫外生长迟缓 早产儿发生宫外生长迟缓的比例很高,如果出院后不注意营养管理,成年后发生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很高。
3. 视听障碍 早产儿听力障碍的风险很高,其原因包括缺氧、颅内出血、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脑膜炎、宫内病毒感染和耳毒性药物应用等。视力障碍包括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皮层视觉障碍(皮质盲)等。
4. 感统失调 早产容易造成宝宝感觉统合失调,包括触觉问题、前庭感觉功能问题和本体感觉功能问题等。
5. 语言言语障碍及其他 早产宝宝可能会有语言和言语障碍、社会适应能力低下、注意力缺陷和学习困难等心理行为问题。
■ 0-1岁是脑发育关键期
脑发育是可塑的,特别是足月前2~3个月至足月后12~15个月之间,因为此期间是树突生长和突触形成的最快速时期,也是早期干预改善运动和认知发育的最佳时期,即人们常说的脑发育“关键期”,在关键期内脑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具有很强的适应和重组的能力,易受环境和经验的影响。但这必须发生在早期,过了关键期缺陷将永久存在。
■ 早干预能够预防或减轻早产儿和高危儿伤残的发生
早产儿不仅在出生后早期需要较长时间的住院治疗,出院后的管理也至关重要。特别是那些小胎龄、低体重和有脑损伤的早产宝宝,出院后一定要做到“三早”:早随访,早发现和早干预,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订一对一的干预计划,从而预防或减轻伤残的发生。
只要我们用爱呵护,早到的天使一样能茁壮成长!
活动信息
“六·一”儿童节期间,针对6个月以内的早产儿和/脑损伤高危儿,新民健康联合相关机构将于6月4日8:30-16:00为读者开展免费专家咨询活动,限15个名额。如有需要的读者可拨打52921706报名。
专家简介
邵肖梅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儿童发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新生儿脑损伤的预防及治疗,脑损伤新生儿神经发育结局的早期预测,早产/高危儿出院后的随访和早期干预,高危儿听觉与视觉障碍的评估与早期干预,早产儿出院后营养及喂养指导
李莉 儿科主任医师
擅长:早产儿/高危儿营养测评与喂养指导,早产儿/高危儿体格生长迟缓分析评估
周景新 儿科副主任医师
擅长:早产/高危儿出院后发育风险评估、早期干预及家庭带养指导,儿童神经运动发育迟缓、行为异常早期评估与干预,小儿脑瘫早期风险筛查及干预方案制定,儿科常见疾病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