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焦点/时政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6月01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复旦大学“高效多肽抑制剂”
最新成果能有效应对MERS病毒
姜燕
新民图表 制图 董春洁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国家“千人计划”学者姜世勃教授团队曾在2013年研究发现一种可抵抗“中东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的高效多肽抑制剂,研究成果于2014年1月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自然通信》上,同日,《自然》杂志新闻办公室为该论文的发表发布专题新闻。

  多肽抑制剂有最新成果

  这项成果对进一步研究该病毒的入侵机制、研发特效药物具有重大意义。今天上午,姜世勃团队重要成员,具体负责抑制剂研究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陆路介绍:“最近,团队在2014年的成果基础上,对抑制剂进行了很好的优化,已经在两种动物模型上做了实验,发现有非常好的抑制MERS病毒感染的效果,对已感染的动物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通过动物实验,初步证明了这种抑制剂在动物体内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陆路说:“我们认为,抑制剂在疫情紧急的情况下,可以马上用于对病人的急救。这次MERS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也可以马上使用我们的多肽鼻腔喷雾来预防,预期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制造“假右手”破坏病毒

  姜世勃形象地比喻说,玛斯病毒S2蛋白的HR1和HR2功能区就像人的左右手,其左右手必须紧紧地握在一起才能活下去。“多肽HR2P”就是根据它的右手,制造出的一模一样的假右手,这只假右手可以握住真左手,造成“紧握”的假象,使病毒失去活下去的条件。

  姜世勃课题组还对HR2P多肽进行了改造,进一步提高了其抗病毒的活性和开发成安全、有特异性药物的潜力,现在优化后的多肽具有较好的成药性,并已完成在MERS病毒感染动物模型上的实验,结果初步显示其在体内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该最新的成果表明这种药物在进一步的开发后非常有潜力用于MERS病毒的治疗,以及病人家属及医护人员等高危人群暴露前后的预防。

  2012年即关注MERS病毒发展

  MERS-CoV病毒最早发现于2012年中期,因死亡率高达43%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在此之前,全世界尚无针对该病毒的特效药物和疫苗。2012年,姜世勃教授及其课题组即关注其发展。在SARS爆发期间,姜世勃团队也是最先在国际顶尖医学杂志《Lancet》上报道了抗SARS的多肽。

  本报记者  姜燕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新闻
   第A04版:焦点/时政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焦点/民生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忻口战役
   第A09版:忻口战役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财经新闻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医苑/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0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7版:新民资讯
   第B08版:资讯/市场之窗
广东确认MERS接触者暂无不适
中国不会出现大规模疫情
复旦大学“高效多肽抑制剂” 最新成果能有效应对MERS病毒
新民晚报焦点/时政A04复旦大学“高效多肽抑制剂”
最新成果能有效应对MERS病毒
2015-06-01 2 2015年06月0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