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预测,至“十三五”末,本市公积金累计归集总量将达1.17万亿元,累计发放个贷9180亿元,支持270万户职工家庭使用公积金贷款改善住房条件。届时,职工人均账户余额将从“十二五”末的3.8万元,提高到5.7万元。
市公积金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公积金制度改善完善上,本市将扩大受益人群,把在本市工作满一定年限、有长期稳定工作的外来人群纳入覆盖范围,同时允许缴费职工将公积金作为购买商品房的首付款。尤其将加大对中低收入群体的倾斜支持力度,对购买经适房、动迁安置房、收入低于一定标准的职工家庭,实行贷款贴息政策,对封存职工、新参加工作等不符合公积金贷款条件的职工,允许其在缴存公积金满一定年限后申请“商转公”贷款。
如何避免更多公积金放在银行里“睡大觉”,切实发挥作用?市政协委员、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副所长周红玲提出,对于没有买房支出和低息贷款需求的缴存对象,应该允许他们将公积金用在大病、子女教育等其他方面,以解燃眉之急,可以给中低收入群体更多社会保障。市政协委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陈琪说,公积金从申请提取要走不少程序,太过麻烦,可否考虑简化程序。市政协委员、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室主任胡苏云表示,从制度设计看,公积金若旨在惠及更多受众,促进社会公平,其定位就应该是“社会保障”,而非“单位福利”,两者绝不能混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