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特别报道/军界瞭望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8月0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八一三”淞沪会战图鉴
李倩
■ 1937年8月11日,16艘日本军舰运送数千名海军陆战队抵沪,并完成登陆,做好了发动战争的准备
■ 1937年8月13日,日军依托坦克、装甲车的火力支援和掩护,对缺乏重武器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
■ 日军飞机对上海市区狂轰滥炸,使得这座繁华的城市笼罩在一片火光和浓烟之中
■ 1937年8月中旬,手持枪械和军刀的日军在占领区内挨户搜索,驱赶居民在路口集合后实施残酷屠杀
■ 1937年11月5日,日军在杭州湾金山卫登陆,对上海的中国军队形成合围之势,战场形势急转直下
■ 1937年11月10日,日军对上海的南市地区发动全面进攻,并从龙华路一带向南市进行炮击
■ 上海外滩的“和平女神”雕塑,见证了日军飞机长达3个月的密集轰炸,图中浦东油库中弹燃烧,浓烟滚滚
■ 外白渡桥是闸北、虹口、杨树浦等地区的民众逃往租界的交通要道,图为大批难民通过这座“生命之桥”
■ 1937年8月23日,南京东路永安公司、先施公司遭轰炸,死伤700余人
■ 在日军的狂轰滥炸下,闸北大统路青云坊的成排里弄住宅被完全摧毁
■ 1937年10月27日,日军占领闸北后,派兵沿街纵火,导致大火冲天
■ 1937年8月,驻守上海的中国军队依托简陋的工事和阵地,与进攻闸北的日军展开激烈巷战
■ 淞沪会战期间,中国士兵操作ZB-26轻机枪抗击日军,部分士兵头戴防毒面具防范日军使用毒气
■ 1937年8月31日,日军在吴淞、川沙登陆,宝山守军血战多天全体牺牲,中国军队退守月浦、罗店、浏河等地
■ 面对日军的大规模空袭,阵地上的中国军队只能利用手中简陋的步枪和机枪射击日军飞机
■ 退守北站、江湾、庙行、罗店、双草墩一线后,36师坚守江湾阵地长达10周,图为36师彭戢光旅长指挥部队
■ 1937年11月,中国军队虽英勇奋战,但战局日趋不利,图为坚守罗店、大场一线野外阵地的中国军队
  ◆ 李倩

  在漫长抗战岁月中,1932年1月28日和1937年8月13日,上海两度成为全国的抗战中心和主战场。其中,发生在78年前的“八一三”淞沪会战标志着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和全面抗战的开端。这既折射出上海作为远东第一大城市的独特地位,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于侵略不屈不挠、战斗到底的抵抗意志。在那场关系到民族存亡的殊死搏斗中,我们的先辈用自己的血肉筑起长城,捍卫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时政新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记忆中的抗战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2015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9版:2015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0版:2015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上海新闻
   第A14版:互动
   第A15版:社会新闻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中国新闻
   第A18版:中国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文体新闻
   第A25版:文体新闻
   第A2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7版:财经新闻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专版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特别报道/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特别报道
   第B04版:特别报道/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法谭
   第B06版:新民法谭
   第B07版:新民法谭
   第B08版:艺术家具专版
“八一三”淞沪会战图鉴
新民晚报特别报道/军界瞭望B04“八一三”淞沪会战图鉴 2015-08-07 2 2015年08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