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文娱/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二十二》成功逆袭难复制~~~
《二十二》成功逆袭难复制~~~
《二十二》成功逆袭难复制~~~
《二十二》成功逆袭难复制~~~
     
2017年08月18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二十二》成功逆袭难复制
纪录电影的春天还蛮远的
孙佳音
  四天前,“慰安妇”题材纪录电影《二十二》正式公映,本报刊发了文章《听她们平静讲述哀痛往事》,还在“记者手记”里特地写下了片方的“宏愿”,“希望能有1%的排片”。四天过去,《二十二》以其真实、平和、节制、细腻感动了观众,“面对伤痛,不终日怨恨,但一刻不忘”也成为社交媒体最沉痛的声音。影院排片从1%上升到10%,票房达到六千多万元。这部从制作到宣传再到发行,总计成本不超过400万的纪录电影,获得了如此口碑和票房,可以说成功逆袭。

  纪录电影的春天,真的到了吗?答案并不足够确定。因为撇开技术和艺术,《二十二》的成功也具有一定的不可复制性。

  首先是题材。慰安妇,这是一个浸透了血与泪的名字。1931年到1945年,日军在侵华期间,掳掠了多达20余万的中国妇女作为性奴隶。虽然日本人始终掩盖甚至无视曾经犯过的罪行,但历史的真相是不容涂抹也无法掩盖的。即使过了70多年,从少女到老妪,当年的伤疤,依然在某个角落淌着血。

  其次是主角。“慰安妇”老人,经历过如此的伤痛和屈辱,她们会在镜头前不自觉地搓手,会以“不说了、不说了”直接结束采访,也会掩面哭泣。她们无法忘却过去,但她们把伤痛小心地埋好,然后以对生命的善意,积极乐观、珍爱生命,甚至竭尽全力的态度去生活。在导演郭柯的镜头里,没有刻意渲染的苦难,但有被光点亮的生命,她们友善、质朴、坚韧。生命的张力,或许比沉痛的历史更加感染到年轻的观众。

  再者是众筹。整部电影给人印象最深的,不是由丧礼而起由丧礼而终的悲伤和疼痛,也不是某一个老人的讲述或者沉默,而是电影结束时候,大屏幕上滚动着的众筹者的名单,一屏又一屏。有人统计,32099个众筹人的姓名,足足滚动了三分半钟。电影院灯亮了,依然没人离开座位。或许,每个人都在心里感激这些众筹者,让这部电影得以走进院线。

  无论题材还是主角,以及因为这题材和老人们被打动的众筹者,可能都不是能够轻易复制的。不容回避的是,纪录电影目前市场空间还相对有限,以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纪录片单元唯一入围的国产纪录电影《摇摇晃晃的人间》为例,导演资深、口碑甚好,主角诗人余秀华相当具有表现力和故事性,“大象点映”也算对纪录片发行放映经验丰富,亮相至今,他们在全国的140个城市完成了346场点映,听起来不少,但其实票房仅117万。而这已经是业内佳话。更多时候,小成本的纪录片甚至文艺片,都还在靠导演写公开信,投资人下跪来赢得关注。

  一个足够健康的电影市场,要为走进放映厅寻求娱乐或放松的观众提供高水准的商业大片,比如《战狼2》以及这个暑假上映的大多数国产电影;也要确保另一部分观众,哪怕只是一小部分观众,拥有足够丰富多样的选择权利。其实,面对很快要成长为全球第一票仓的中国市场,即便是小众的分类,只要精耕细作,再有一个长线放映的平台,也会有可观的收益。

  或许,当我们不再惊喜于《二十二》票房奇迹,纪录电影的春天,才真的到了。本报记者 孙佳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热线
   第A10版:综合新闻·话题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连载
   第A24版:阅读
   第A25版:新民环球
   第A26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A27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28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A29版:新民法谭
   第A30版:新民法谭
   第A31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A32版:家装之窗
在这里过一个惬意的下午
纪录电影的春天还蛮远的
大耳朵图图“狂想曲”受热捧
找到和世界对话的通道
新民晚报文娱/文体新闻A18纪录电影的春天还蛮远的 2017-08-18 2 2017年08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