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堂上,上海市特级校长、静教院附校校长张人利,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第一届静安区道德模范张玉霞,十九大代表、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杨洁,分别从学校、社会、家庭三个角度简单阐述“公正”,并与学生进行现场互动,上海教育电视台副台长张伯安作了精彩点评。现场还为“静安区少年励志讲师团”成员颁发了证书,静教院附校学生作为美德少年代表宣读了倡议书。
沈大明部长在致辞中表示,静安区一直以“立德树人”为教育重心,建立健全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网络,丰富完善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台和基地。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正”主题,开展“少年中国梦”励志讲堂,既是对静安少年的激励,更是一次难得的思维碰撞、一次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本届励志讲堂由市文明办、市教委、新民晚报联合举办,静安区文明办、静安区教育局、静教院附校承办。“少年中国梦”励志讲堂自2015年举办以来,已经在全市范围内举办11场,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培养公正意识树立优秀人格
张人利是上海市特级校长,从1998年担任静教院附校校长以来,带领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从一所薄弱学校一跃而为一所实施素质教育的名校。张校长从学校的角度阐述了公正与公平的区别,并结合具体案例说明了青少年正确价值观起到的积极影响。张人利表示,“公正”其实是一种积淀,是一种文化的积淀,是逐年养成的,是自己行为的方式;教育的复杂,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复杂,并不是学科的复杂,而是对人研究的复杂,人是不一样的,人的才能也是不一样的,但是他们都应该有共同的道德追求,这是一样的。学校在评作业、考试、选干部,应体现出过程公正,这种诚信、这种责任,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应该有不同的责任。例如小孩子一年级、两年级,责任主要是自己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长大了以后就有自己的学习责任,再长大以后他就应该有社会责任。要引导青少年逐步养成对社会的贡献,社会的责任,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公正的少年。
法律中的公正即公平与正义
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玉霞是第一届静安区道德模范,从事律师职业多年,同时也是静安励志讲师团的成员,长期提供法律服务。她成立的未成年人工作室除了援助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或刑事被害人以外,还有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干预,对一些出现行为偏差的未成年人进行心理评测,对刑事被害人进行家庭心理治疗。在接触的很多孩子中,产生心理偏差的原因基本上都是监护人与学校的问题,父母与老师在教导与教育当中,对孩子培养正确的意识与价值观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她表示,法律制度在建立与不断完善中,从来不会遗忘特殊群体、困难群体、弱势群体,这样才可以实现真正的公平与正义。法律援助是通过帮助弱势群体而体现公平正义,很多人尤其学法律的人都认为法律不仅仅保护弱势一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同样应当保护强者。
学校家庭共创教育公正
杨洁是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是党的十九大代表,她首先分享了即将前往北京参加十九大的激动心情。作为一位母亲,也作为静教院附校家委会的成员,她十分重视对孩子的“公正”意识培养。家庭在培养孩子公正方面也十分重要,主要从三方面体现:一是从小尊重孩子,她也有神圣的一票,孩子只有在被公正对待以后,才会有公正意识。家里奉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孩子都有话语权。其次是任何东西都是均分原则,不让孩子觉得所有大人都要让着她,都要围着她转,避免“王子公主病”,学会谦让。再次,孩子有了公正意识以后,做事情就有了底线,很自律,遵守规则,因为她相信这个社会是公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