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管理,建制度,构建育人长效机制
静安区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不断提升其内涵和功能,搭设一个能让未成年人获得道德熏陶、实践锻炼、才华展示的成长舞台。以学生发展需求为本,完善德育管理网络,构建上下联动、多方协作的动态化工作格局。静安区将继续推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努力形成德育工作的长效机制。通过制度保障各项举措的落实,切实造福每一所学校,每一位学子。
谋创新,促发展,深化区域德育综改
静安区通过制度化建设、人文化入手、科学化领引、艺术化熏陶、常态化运作,采用“校本化、课程化、体系化”的实施策略,使得“一体化动感德育”,成为撤二建一后新的静安区立德树人的鲜明特点,成为数万学子沐浴阳光雨露的打开方式,成为学校实现教育功能的有力抓手。静安区将持续加强体制机制、课堂实践模式、各级各类精品课程、教研模式、培训模式等方面的探索与试点,以创新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
创特色,树品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静安区以区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教育传统为基础,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放在与“国际静安”建设相匹配的精品教育中来思考、谋划、推进,力求让笑容在每一个孩子脸上绽放,让静安成为每一个孩子的“圆梦福地”。植根区、校传统,创立特色、树立品牌,打造一张张带有区本、校本历史沉淀与传统的靓丽名片,是静安德育一以贯之的工作理念。静安区将在N项活动、父子阅读联盟等经典品牌基础上,着力打造新亮点、彰显新优势,以满足学生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多样化、差异化需求。
让德育更温暖,让学生更幸福,我们任重道远,向着阳光前行!
“四位一体”协同推进:传承经典 践行当下 静安区教育局以“六进”为抓手、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项目推进为龙头、以平台创建为载体,从挖掘“身边”的优质文化教育资源做起,实行“建章立制、项目驱动、平台创建、品牌培育”四位一体的协同推进模式,让学生自觉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科德育丰满课堂:育人无痕 德润心间 还原一个真实的课堂,于教学细节处感悟育德;走进一间灵动的教室,于多向度视角育人。以问题为驱动、聚焦课堂实践、成立学科试点、研发精品课程,深入挖掘学科育人价值,是静安区近几年学科德育发展的亮点。
“三级服务”强壮心理:项目驱动 内涵提升 静安区始终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区域教育发展的整体环节,在全市最早健全了由教育局直接领导的区“心理中心、家教中心、教育学院”三级服务体系,较早实现了全区心理辅导室、心理教育辅导教师的全覆盖及学校全达标,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全方位保障,引领学生科学选择学习和发展的人生道路。
“三全模式”拓展时空:家校共育 凝聚能量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借力媒体,以班级微信群建设为主,以四网合一为辅,将学校、区域的教育资源进行高度共享,让家长足不出户就能接触到多元化、高品质的教育资源,充实教育力量,构建家校共育的常态化运作模式,提高家教指导的系统性、规范性与科学性。
“实践体验”知行合一:增长本领 体验成长 静安区持续发挥校外教育人才高地的资源优势,以学生兴趣和发展需求为基础原则,开发了“行走的课堂”区域社会实践课程与特色活动,组织学生走出学校看中国,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充分感受和享受,将活动与课程转化为学生能学、想学、乐学,使德育回归学生生活。
“行为规范”深入人心: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静安区中小学行为规范教育夯实行规教育队伍力量,强化行规课程建设及课堂实践模式变革,提升区域行规养成教育实效,努力实现行规教育从阵地化到课程化、从锻炼思维方式到养成生活习惯、从区域助推到校本实施的三个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