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第19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从现代芭蕾《难说再见》看上芭年轻的制作团队成长——~~~
从现代芭蕾《难说再见》看上芭年轻的制作团队成长——~~~
从现代芭蕾《难说再见》看上芭年轻的制作团队成长——~~~
从现代芭蕾《难说再见》看上芭年轻的制作团队成长——~~~
从现代芭蕾《难说再见》看上芭年轻的制作团队成长——~~~
     
2017年10月2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现代芭蕾《难说再见》看上芭年轻的制作团队成长——
薄薄一页纸 虎虎有生气
朱渊
本文图片 记者 胡晓芒 摄
  作为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暨青年艺术创想周”邀约剧目,昨晚,现代芭蕾《难说再见》(见图)献演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实验剧场。谢幕时,这个平均年龄不足25岁的年轻制作团队台前幕后共11个成员一同上台,接受掌声和喝彩。

  聚光灯下,年轻人自豪的笑容闪闪发亮,灼热着人们的眼,也抚慰了上海芭蕾舞团团长辛丽丽提着的那颗心:“年轻力量的成长,不只是在台前,幕后编创人才的扶持也很要紧,尤其现在我们都是以编导为核心。好像他们这样以制作体形式‘抱团成长’,才是最平衡的发展。”

  一张用心的流程表

  《难说再见》有一张清晰、详尽、精确到点的演出流程单,别看就薄薄一页纸,它凝聚着一群年轻人的心血,也给总担心“不知道他们会弄成什么样”的辛丽丽吃了颗定心丸:“安排上能精确到每分钟,任务又落实到每个人,看到这样的流程表,我觉得他们心里都有谱。”

  近年来,上海芭蕾舞团大力扶持青年编导人才。除了频繁邀请国外青年编导,如英国国家芭蕾舞团凡·乐·尼高戈此前来上芭编创《波莱罗》,也在国内征集优秀人才,如此前招募的毕业自上海戏剧学院的青年编导陈琪。此外,更尽可能挖掘团内青年演员潜藏的编创力量,吴虎生的《难说再见》就是被“逼”出来的。

  虽然有编创意识,却没想好到底要做什么的吴虎生,年初接到了这个任务。在辛丽丽的鼓励下,吴虎生着手搞编创,选择了舞台上搭档的小伙伴,而团里演员队副队长张尧担任制作统筹,串起了这个青年制作体的其他环节。

  这支年轻的队伍首次尝试“独立运作”,大到灯光、舞美、服装设计,和剧场的沟通协调,小到宣传册的印刷、发放,乃至订盒饭都要自己学着操心。

  一场满意的处女秀

  “开始他们都不让我进排练场,大概是我要求严格,怕被我说,他们关着门闷头排。我也是在巡演回来后才看到成品。”对吴虎生这部编导“处女秀”,辛丽丽表扬得含蓄:“小虎从20岁开始跳主演,跳的又都是《白毛女》《天鹅湖》这样结构严谨的大戏,他心里是有大格局的。”

  辛丽丽说,年轻人编现代舞作品,最让人担心的是:“根本不知道要表达什么,心里也没有结构。”“编不出来,就在台上乱滚、乱跳或是拼命跺脚;或是,一听是现代舞作品,就自我设限,千篇一律都是那种灰暗晦涩的调调,除了宣泄痛苦,全然不见美感。”鉴于存在种种误区,即便是被“挡在门外”,“家长”辛丽丽还是会旁敲侧击地给予小虎点拨,同时随机伺候给予青年制作体以帮助。

  无论是吴虎生或是张尧,《难说再见》团体每个成员被采访时,总再三强调这是“集体成果”。辛丽丽也希望上芭未来会有更多青年编导团队成长起来。

  本报记者 朱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新时代·喜庆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3版:新时代·喜庆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4版:新时代·喜庆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5版:新时代·喜庆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6版:新时代·喜庆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7版:新时代·喜庆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读者之声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3版:专版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第19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特别报道
   第A17版:第19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特别报道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连载
   第A23版:阅读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养老
   第A26版:广告/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旅游
   第A28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A29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A30版:旅游资讯
   第A31版:旅游资讯
   第A32版:旅游资讯
   第A33版:旅游资讯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第A37版:旅游资讯
   第A38版:旅游资讯
   第A39版:旅游资讯
   第A40版:旅游资讯
薄薄一页纸 虎虎有生气
红袍抱琵琶 黑衣依大鼓
一大颗“泪珠”
最“疙瘩”的队长
歌剧《呦呦鹿鸣》将献演艺术节
新民晚报第19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特别报道A17薄薄一页纸 虎虎有生气 2017-10-24 2 2017年10月2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