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前年国庆出行,被堵高速十几小时后,我们学乖了——假日,到乡下去。
“柳荫堤畔闲行”,悦目;“微雨竹窗夜话”,赏心。
今年巧得很,10月4日是中秋。母亲张罗着要做糯米汤团,我说烦不烦啊,去超市买一包现成的下锅,一样的道理。母亲嗔怪道,这哪有过节的味道。我只好听从差遣,负责把炒熟的黑芝麻,在豆浆机上粉碎。母亲一样一样地把家什摊出来:枣泥、肉糜、面团……张婶、李妈约好似地过来帮忙了,屋子里沸腾起来了。
我妈说,张婶也难得“放假”的,在城里陪读,儿子儿媳在外赚钱,在市区买了三室一厅,孙子就从镇上的中心小学转到市里的实验学校了。“免费保姆呗!”张婶爽朗地笑着。
李妈则感慨地说:我们“空巢老人”,在乡下集体养老,也不赖。晚饭后,我和你妈在大路上兜两圈,天黑了也不怕,路灯亮着呢。走累了,在村公所广场歇歇脚,看看广场舞,蛮开心的!
言谈中,她知道我爱吃柿子,就操起兜里的电话,对李伯吼:把屋后的柿子摘下来,记得东边那棵……她还得意地说:那棵树上的特甜,我专门留着的。我低声说:我给你钱。她立刻瞪大了眼睛,举起拳头要抡过来。我闭上嘴,笑了。
我公公八十三了,养了2头羊,15只鸡,6只鹅,说是遵“旨”特供(我啥时表露过需求,不记得了)。每天忙忙碌碌,挑草,喂食,抓蛋。
他说,每天总要做好一件事。比如,给抓蛋的网兜装上一个木柄,或者把一个饼干桶敲打成一个小簸箕。闲着要生毛病的。
我姑姑不失时机地告状:你看,一个老人,三辆车,溜得很啊,我来给他整理,总不见他的影。
他忙着呢。一大早,推着自行车,去自留地打草,摘扁豆。吃完早饭,泡壶茶,骑上二轮电瓶车,去河东小店聊聊天,天南地北地聊。下午到河西理发店吹吹牛,海阔天空地吹。哪天不去报到,他们准以为老头病了。晚饭后,还要出去,开着四轮电瓶车(有夜光灯),去南宅坐坐……
我老公笑着说:怪不得,他什么都知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啊。
吃饭时,我们跟国外读书的儿子视频,老爷子竟抢镜头:贝贝啊,出门在外,护照带在身边哦!
我们惊讶得目瞪口呆,老爷子说:你们不知道啊,现在中国人的护照硬气得很,是通行证啊。
这次回家,碰上了难得一见的小姨夫。小姨夫,没什么手艺,常年辗转上海、南京等建筑工地,烧烧饭,打打杂,为我姨妹买房添砖加瓦。
我说:国庆,工地也放假啊?
他摆摆手说:早不去喽,老啦!
“哪里老啊?他是老当益壮,当上河长啦!”小姨向他跷起大拇指。
小姨夫腼腆地说:闲着,等死吗?总得做点什么嘛。
五六个人,穿着红马甲,背着长枪短棍,骑着电瓶车,简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怪不得,家门口的小河,清澈得可以看见水里的小鱼。
假日,窝在乡下。开瓮恰遇睦邻,乞得柿菜满筐。飞来家禽自语,客至汲水烹茶。
东坡乐事,十有八九啊。乡下有家,是福。
十日谈
百姓新曲
点亮崇德向善的心灯,明请看本栏。
责编:刘芳、史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