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阅读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0月2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辽宁舰,五岁了(下)
黄传会
■ 威武的辽宁舰 新华社
  ◆ 黄传会

  如果把舰载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蹈”,舰载机飞行员无疑是“刀尖上的舞者”。航母虽然是个庞然大物,但驾机从空中看,却像海面上漂浮着的一片树叶。着舰区域就更小了,加上航母不断地纵横摇摆、上下垂荡,海上气流也不稳定,驾驶战机精确地降落在阻拦索之间,好比是百步穿杨。 

  第一次陆上大速度挂索试验。为了确保试验安全,指挥部决定滑跑时抬前轮,采用两点钩索的方式进行。

  滑跑、加速,戴明盟驾机以两百余公里的时速向前冲刺。此时,试飞机场的模拟跑道刚完成,辅路尚未修通,跑道外尽是乱石堆。一旦操纵失手,后果不堪设想。

  戴明盟轻轻按下旋钮,飞机放下尾钩,挂索!两秒钟,时速从两百公里瞬间减到零,他只觉得浑身的热血直往头部顶去,像是百米冲刺突然来了个急刹车,撞在了一堵厚厚的“棉花墙”上。“短暂失意”恢复后,他发现飞机已经稳稳停在了跑道上。

  戴明盟第一次找到挂索着舰的感觉。

  低空大速度、失速尾旋、模拟着舰试验……

  人们常说“有压力才有动力”,何为压力?戴明盟回答:“我们的航母事业刚刚起步,我们的歼15尚未在辽宁舰着落,国人的目光在注视着我们啊!”

  正是这种无形的压力,使得戴明盟与他们的战友们,有一种“等不及”的紧迫感、“坐不住”的危机感、“慢不得”的使命感。是的,当超级大国的航母编队在我国南海海域游弋,当有人贪婪地企图将钓鱼岛揽入自己怀抱,所有的中国人都坐不住!

  几年间,经过几千架次的起落,戴明盟和试飞员们终于迎来万众瞩目的这一天——2012年11月23日。

  凭着惊人的胆魄和精湛的技艺,戴明盟驾驶歼15在辽宁舰成功着舰、起飞,成为我国航母阻拦着舰第一人。

  戴明盟说:“一个国家和民族要生存,不可没有雄风锐气;一支军队要打胜仗,不能没有铁骨血性。”

  辽宁舰要形成战斗力,一个戴明盟不够,必须有更多的戴明盟。

  戴明盟将接力棒传给张超和他的战友们。

  每一次飞行都是一次战斗冲锋,每一次升空都是一次生死考验。

  2016年4月6日,舰载机飞行员曹先建在训练中,身负重伤,腰椎多处多发性骨折、爆裂性骨折。

  手术后,曹先建从昏迷中醒来,第一句话是问医生,“我还能飞吗?”

  伤口刚刚拆线,曹先建缠着医生为自己制定康复运动计划。一步、两步……他试着慢慢行走;一下、两下……他慢慢蹲下,又慢慢站起。每做一个动作,伤口便撕裂般疼痛;每走一步,都要咬紧牙关……

  两次成功手术;身体检查和心理测试完全合格。医学鉴定组专家一致同意曹先建归队参加训练。

  海鹰复归海空。当曹先建钻入日夜思念的歼15驾驶舱时,禁不住热泪盈眶。

  把住院耽搁的训练补回来,曹先建与时间展开赛跑。陆基模拟着舰,他已练得得心应手,却依然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为了突破一些技术难题,他把所有的节假日都放弃了。

  今年初夏的一天——这一天距离身负重伤四百一十九天、距离第二次手术出院复飞仅仅七十天,曹先建驾驶歼15,参加新的一批舰载机飞行员首次着舰飞行。

  绕舰一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艉钩……曹先建驾驶战机,对照甲板跑道,以近乎完美的轨迹,稳稳地停在飞行甲板上。

  这是一种战斗力的接力,更是一种精神的接力!

  五年来,辽宁舰已经拥有一批我军自己培养的舰载机飞行员。

  迎着风浪,辽宁舰不断向着深蓝延伸——辽宁舰的航迹,就是人民海军闯洋蹈海,迈向大洋的航迹。

  2012年以来,中国海军先后六次与俄罗斯举行海上联合军演,两次参加环太平洋联合军事演习。2014年成功举办二十五个国家参加的西太平洋海军论坛年会。

  2015年春,也门内战爆发,第十九批护航编队奉命前往撤侨。桅杆上猎猎飘扬的五星红旗和八一军旗,让身处险境的同胞和外国民众热泪盈眶。一周内,编队各舰连续奋战,先后辗转三国四港一岛,分五批将六百八十三名中国同胞和十五个国家的二百七十九名外国公民安全撤离战火纷飞的也门。

  2017年4月26日,我国第二艘航母下水。它是第一艘国产航母,无论是吨位、性能、武备,都将大大超过它的“哥哥”。

  五年来,海军军舰以“下饺子”式的速度增加,先后入列一大批新型舰艇、飞机、雷弹,基本形成了二代为主体、三代为骨干的主战装备体系。

  2017年7月7日,香港维多利亚港湾烟云缭绕,正在执行跨海区机动训练任务的海军航母编队抵达香港,参加香港回归祖国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二十周年庆祝活动。上午7时20分,编队七百余名官兵在辽宁舰飞行甲板上列队排成“香港你好”字样,以海军独有的方式向香港市民表示问候。

  8日上午,辽宁舰第一次面向香港公众开放,一千八百多名香港市民登上辽宁舰,领略大国巨舰的雄姿。

  在威武的歼15战斗机前,一位耄耋老人眼中闪着泪花,逢人便说:“祖国,真好!”得知辽宁舰赴港,他激动得好几夜没睡着觉,连夜排队领到了参观券。他说,零距离感受国家在国防和军队建设方面,特别是海军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加深了自己对国家的了解和认同。

  一位中学生在雨中排了十小时队才领取到参观券。站在宽阔的甲板上,他激动地对记者说:“今天,我很自豪。希望国产航母能早日驶进香港,早日登上国产航母。”

  维多利亚港湾曾经记载着中华民族的耻辱和泪水,今天,辽宁舰的到来,让港湾激情四射,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五年来,与辽宁舰朝夕相处的官兵们,感受更是非同一般,请听听他们的心声:

  李博(航空部门):有幸来到你的身边,用自己三十岁前最美好的青春,见证你最华丽的蜕变。

  王强胜(航海部门):我不记得五岁的自己,但我见证了五岁时的你。在最美的年华,刚好遇见蓬勃的你,我这一生无愧。

  蒋英超(舰务部门):你在我懵懂青涩的心灵里播下理想,我在你威武雄壮的身躯上挥洒汗水。五年,你从蹒跚学步的幼儿成长为朝气蓬勃的少年;而我即将从列兵成为中士。我已在憧憬着与你的第一个十年,让我们一起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王义晓(通信部门):五年从无到有、从零到一。有人加入,有人离开;有人为你抛家舍业,有人为你燃烧生命。今天是你的生日,也是所有为航母事业奋斗的同志的生日,祝你、祝我们生日快乐!

  辽宁舰,五岁了。祝福你,辽宁舰!

  (选自《人民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新时代·喜庆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3版:新时代·喜庆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4版:新时代·喜庆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5版:新时代·喜庆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6版:新时代·喜庆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7版:新时代·喜庆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读者之声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3版:专版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第19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特别报道
   第A17版:第19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特别报道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连载
   第A23版:阅读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养老
   第A26版:广告/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旅游
   第A28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A29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A30版:旅游资讯
   第A31版:旅游资讯
   第A32版:旅游资讯
   第A33版:旅游资讯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第A37版:旅游资讯
   第A38版:旅游资讯
   第A39版:旅游资讯
   第A40版:旅游资讯
辽宁舰,五岁了(下)
广告
新民晚报阅读A23辽宁舰,五岁了(下) 2017-10-24 2 2017年10月2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