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起,李琰带着她的短道队再次来到熟悉的上海,参加短道速滑世界杯。作为争夺平昌冬奥门票的关键之战,李琰不刻意强调结果。她知道,过去的每一天,自己都在按着最高标准要求自我、要求队员,收获自会水到渠成。
独特魅力
李琰的眼睛会说话,与她的每一句交流都能从眼波流转里透出正能量,欣慰、感恩、希望。外人说,这是她作为主帅独特的个人魅力,她说,自己只求一支充满正能量的团队。
这种正能量可以是成绩。2006年接手队伍,不到四年就在温哥华冬奥会上包揽女子短道速滑四枚金牌,掀起属于中国的冰刀旋风。出兵索契,在主将王濛意外受伤后,哀兵之姿的中国短道队依然表现抢眼。这些是外界眼中由李琰缔造的正能量。 但金牌教练自己却更愿在功劳簿上记下这样的话:“短道速滑队是个团队,每个人都要学会感激。”
这种正能量也应该是坚持。平昌冬奥会,面对韩国的魔鬼主场,中国队的备战备受关注。世界杯前两站,中国队比赛成绩并不理想,仅获一金,“我们队有自己的备战节奏,这只是开始……”面对外界质疑,李琰绝不悲观,她说:“一定要咬牙到底。”
队中,只有范可新、周洋和武大靖三名老队员,几乎以青年军出征。“比赛并非一味稳中求胜,有时候一定要冒险,不能保守。”李琰谈起即将到来的冬奥会,“无论期待也好,不期待也好,日子总会来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每一天都做到最好。”
双重身份
今年6月,在中国滑冰协会负责人调整会议上,李琰全票当选中国滑冰协会主席。现在的李琰同时拥有了短道速滑队主教练和滑冰协会主席两个身份。
在世界杯比赛现场,李琰不愿多谈主席的身份,一再强调只要站上赛场,自己的任务就是短道速滑队主教练。但在私下,她也曾透露,自己现在有两个笔记,“一个工作笔记,一个训练笔记”——身兼两职的李琰早已经开始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一直以来都坚守在训练第一线,在成为滑冰协会主席之后,李琰依然把主要精力放在比赛项目的布局上。组建国家二队,酝酿推出“少年天才培养计划”和“跨界计划”,促进2022年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和速度滑冰项目的人才培养和备战工作,这都是李琰上任滑协主席后,着重在推进的工作。
李琰的“闺蜜”郎平在早些时候就担任了中国排球协会的主席,李琰也透露,自己这次担任滑冰协会主席之后,也受到了郎平的鼓励。“其实我们俩说得更多的是咱俩现在要保重身体,相互给正能量,互相支撑。”
心在冰场
作为教练、身为主席,李琰的工作排得满满当当。但身为母亲,她留给自己的时间太过吝啬。四年前,女儿贝拉还会直接问母亲:“妈妈,你什么时候能退休?”而如今,渐渐长大的贝拉早已明白,母亲的心始终在这块冰场上。2个月前,在李琰51岁的生日当天,女儿意外出现在训练场,端着蛋糕为妈妈送上惊喜。插着8根蜡烛的蛋糕代表了短道速滑的8个项目,也代表了女儿希望妈妈永远18岁的美好心愿,欣喜不已的李琰一把把女儿搂在了怀里,连呼没想到。
自称错过女儿一半成长时光的李琰,依然会生出愧疚。但她并不后悔,她说:“2006年从美国回来,走的每一步都是无悔的,是听从自己内心召唤的。”而那几丝华发,也因中国冰雪之梦而生。
本报记者 厉苒苒
记者手记
温柔的铁娘子
一身桃红色的羽绒服,站在洁白冰场中的李琰,犹如一朵傲雪寒梅。和上一个奥运周期,甚至再上一个奥运周期相比,旁人总觉得她变化得很少——依然是那个最美丽也是最雷厉风行的主教练。但偶尔,眼角那道温柔的痕迹,鬓角的那丝银色,会让人感觉到她这日复一日的辛苦。
四年复四年,每一届奥运都像是李琰生命中镌刻的年轮,不知不觉,又走过三轮。3年前索契冬奥会后,李琰曾经萌生退意。但最终,心头的这份热爱让她去而复返。而如今,平昌就在眼前,更重要的2022北京冬奥会也已不远。不再言退的李琰想做更多的事。
外界都说,李琰是铁娘子,但铁娘子的温柔却是如酒醇厚,隐藏在内心里的。她暖心体贴,走下赛场,第一句永远不变的是关照“孩子们”快些穿衣,别冻着了;她懂得感恩,每年的上海之约都不忘提及在沪备战索契冬奥时的种种,将上海亲切称为“福地”;她更深藏冰雪梦,中国梦,强大的内心缘于对祖国的热爱。就像她在奥运赛场上,会在每一次五星红旗升起时,不自觉地热泪盈眶,她说:“有些情感由心而生。” 厉苒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