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镂葱丝》知道,中国古人的“吃”,精致到哪个级数。大宋奸臣蔡京爱吃的蟹黄包子,由专门的“包子组”制作。包子组下分制馅、制皮、蒸锅等“小组”,制馅小组内分配料、调味等“小小组”,配料下分蟹肉、葱丝、姜丝等“小小小组”。京城某官买了个原先在蔡府包子组工作的女子当妾侍。命她去做包子,她说不会。原来,她属于“葱丝”小小小组的,只会把大葱切成头发般细。读罢这一轶闻,我惋惜,祖宗们的心思如果放在别的地方,该多好!
今天读唐人段成式的《酉阳杂俎》,感觉却好起来。里面有一则,说一位士人出使“长须国”,被国王看中,留下来做官,兼任驸马爷。士人从此锦衣玉食,备受尊崇,但为了妻子“有须”而遗憾。10多年过去,和带胡子的太太生下一儿二女。有一天,国王气急败坏,说吾国危在旦夕,非驸马不能救。士人当然不能推辞。国王要他马上去谒见海龙王,“但言东海第三汊第七岛长须国,有难求救。”国王强调,长须国太小,海龙王不知道在何处,务必多说几遍。士人见了海龙王,说明来意,海龙王命人查找,好久才回报,说“境内并无此国”。士人哀求不已,海龙王再令人仔细勘查,终于找到,原来“长须国”是虾的国度。海龙王这个月的食谱有虾,前天已捉到。好在海龙王通情达理,笑说:“客固为虾所魅耳。吾虽为王,所食皆禀天符,不得妄食,今为客减食。”接下来,海龙王“乃令引客视之,见铁镬数十如屋,满中是虾。有五六头色赤,大如臂,见客跳跃,似求救状。引者曰:‘此虾王也。’”原来老丈人也快要成海龙王的盘中美食了。士人不觉悲泣。好在海龙王生恻隐之心,命令把关虾王的铁镬打开,放它条生路。接着,海龙王派两个使者送士人回中国。士人登岸时,回头看,两使者原来是巨龙。
于我而言,这故事的可爱,甚于孙悟空大闹天宫。长须国里,男性固然有胡子,“其王甚美,有须数十根”。士人还看到,不但自家老婆,姬妃也都长着胡子,因此赋诗:“花无蕊不妍,女无须亦丑。丈人试遣总无,未必不如总有。”王大笑曰:“驸马竟未能忘情于小女颐颔间乎?”
读罢古书,外出闲逛,想:自家还有多少想象力?想象力的很大部分,来自由表及里的思考。才虑及此层,便受到挑战:街上忽然刮起大风,黄叶满天翻卷。不远处一户人家的前院,长着一棵樱树、一棵玉堂春。俱在花期,齐开凝脂一般的姿色花,玉堂春尤其恣肆,大伞一般,把来不及抽芽的枝干密密实实地覆盖。风里,落了一地花瓣,树上的缝隙变成无数洞眼,洞愈来愈大。再看樱花,一树紫云丝毫无损,地上干干净净的。我不知道,同是开花,对母枝的黏着力为何有巨大差异?难道它们只负责“对照”给我看?
怀着悬念往家走,人行道旁一只羽毛如黑缎的小鸟在啄食。我停步细看,小鸟瞅我一眼,没有反应。我扬手,它不理会,埋头啄一根草梗。我把脚步重重一顿,提醒它我的存在,它看也不看,连回避的表示也没有。我生气了,再逼近,它钻进停在路旁的轿车底去,啾了一声,意思也许是“讨厌”。我讨个没趣,要走开。发现还有三只它的同伙,遥相呼应,怪不得看不起我。我不知道它们为何如此,无论引用童话、寓言还是常识。只好效法“长须国”国民,把这群高傲的羽类称为“黑衣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