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1月1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敲竹杠”的由来
薛理勇
  薛理勇

  “敲竹杠”是汉语常用词,即利用他人的弱点或错误敲诈勒索。在古籍中没有“敲竹杠”一词,搜索到“敲竹杠”最早的出处是清末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兄弟敲竹杠,也算是会敲的,难道这里头还有竹杠不成”。

  孙锦标(1856-1927)是江苏南通人,字伯龙,号慕庐,清末廪贡生,致力于文字学,其《通俗常言疏证·财货》中说:“《金陵杂志》:‘敲钉锤,一名敲竹竿,不当取之财而取之之谓’。今上海谓之‘敲竹杠’是也”。显然,作者以为“敲竹杠”是上海话。

  《申报》同治十三年(1874年)九月初一起分几次刊登《春申浦竹枝词》,其中一首说:

  聚党流氓号拆梢,频将竹杠遇人敲。无端良懦遭诬讼,不剥衣衫便夺包。

  作者有段注文:“沪上流氓,红头人(即“红头阿三”,就是旧上海租界的印度巡捕)以拆‘梢党’目之。每遇良懦,百般缠作,俗名‘敲竹杠’”。1882年出版《沪游杂记·拆梢党》:“沪上游民,串诈乡民、孤客,或乘机局骗,或无债索偿,遇者受其欺凌,旁人莫辨真伪,谓之‘拆梢党’”。“拆梢党”就是“拆白党”,就是专营结党营私、敲诈勒索勾当的团伙,而“拆梢”则是敲诈勒索的行为,如民国胡祖德《沪谚外编·怕歌》:“流氓拆梢怕嘘哩嘘哩巡捕叫(指巡捕吹叫鞭告诫、追捕拆梢党),老太太怕砰蓬砰蓬吓仔宝宝”。

  1873年《申报》还连载广方言馆肄业生杨勋《别琴竹枝词》100首,其中一首说:

  我同汝去哀郎由,绰泼绰泼速速谋。不惧何人诺废害,办琶悄悄竹杠抽。

  “别琴”是pidgin 的“洋泾浜语”,也就是“洋泾浜语”的意思。这是两个“拆梢党”的对话。“哀郎由”就是along you(我跟着你),也就是“我同汝去”;“绰泼绰泼”即chop-chop,即赶快“绰泼绰泼速速谋”,就是“巡捕来了,快点想办法”;“诺废害”是no fear,就是“不用怕”;“办琶”是bamboo,就是竹子、竹杠,“悄悄”是上海话“吃吃”的发声,是上海人的口头语,侨民把它译成“chowchow”,英语中的“chowchow”就是汉语的外来语,指“小吃”“零食”等。“办琶悄悄竹杠抽”可理解为“顶多到巡捕房吃几棍子竹杠”。

  进了巡捕房难免会被“办琶悄悄竹杠抽”,巡捕则利用“办琶悄悄竹杠抽”威吓人犯,人犯给巡捕一些“好处费”,竹杠可以敲得轻一点,甚至免除“敲竹杠”的惩罚,巡捕利用“敲竹杠”勒索钱财,于是,“敲竹杠”变成了沪语俗语,喻敲诈勒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郊野大地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话题/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人物/文体汇
   第A11版:夜光杯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阅读/连载
   第A14版:金融城
   第A15版:金融城/家庭理财
   第A16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17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18版:广告
   第A1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0版:文化时评/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A22版: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第A23版:新尚
   第A24版:福彩专版
图片新闻
找朋友
想不开的时候
有趣的对照
“敲竹杠”的由来
聆听
踏腌菜
新民晚报夜光杯A12“敲竹杠”的由来 2017-11-11 2 2017年11月1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