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高涨的希望
5月16日晚上英军各部队开始撤离,一个旅一个旅地撤,预计5月18日晚上会在埃斯科河畔建立起新防线。基本上所有官兵都认为没理由撤。直到小道消息传开了,大家才意识到撤退的原因是德军差点就可以包抄整个英军部队并且切断其补给线。
看到英军这么快又退回来了,曾将他们当贵客般欢迎的比利时人失望透顶。几乎每个英国兵都被一群群从德国边境逃出来的比利时难民惊呆了,每天每小时都是人潮汹涌。驻扎在安特卫普附近的彼得·哈德利认为这个场景和足球总决赛散场时温布利大球场旁边道路上的人潮有得一拼。他们有的坐汽车或马车,有的骑自行车,但大多数人都是缓慢地步行,肩上扛着包袱,手里提着行李箱。
英国平民则经受着不一样的战争体验。从民意调查组织5月14日发布的一项报告中可以看出“不安情绪明显上涨”,全国各地都有这种现象,伦敦尤其明显。
激增的不安情绪也带来了正面效应,那就是全国上下涌起一股志愿浪潮。各种组织也走上前台。英国妇女协会开始教授如何制作果酱和收集玫瑰果油,妇女志愿服务社则推出了移动餐厅并协助撤离和疏散,公民咨询局则提供福利咨询。到5月14日,陆军大臣安东尼·艾登宣布招募17-65岁的男子以组建当地防卫志愿者组织。
7月,丘吉尔又坚持将“当地防卫组织”改成更顺口的“国民自卫军”。这个组织扮演着一系列重要角色,其受追捧程度堪称火爆——第一周就有25万人报名加入。
最开始就报名的两位志愿者体现出了当地防卫组织不寻常的多元化。其中一个是英国远征军总指挥戈特子爵的兄弟——二等兵斯坦迪什·沃莱科尔。另一个是二等兵格布扎·芒古——罗克渡口战役中的祖鲁指挥官乌木德拉·芒古的儿子。芒古在钢铁厂当工人,虽然他已经超过63岁,但从来没有错过一次当地防卫组织的阅兵活动。
最开始时,当地防卫组织的军事作用基本可以忽略。成员没有制服,也没有表示军衔的肩章,只有袖章。虽然当地防卫组织在军事上的作用有限,在政治宣传中却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让英国民众有一种参与感,而且平复了人们对空袭的恐惧。随着时间流逝,当地防卫组织变得更专业,资金也更充裕。
在这一时期最突出的小队是泰晤士河上游巡逻队。队员都拥有摩托艇,他们守卫泰晤士河从特丁顿到莱奇雷德全长125英里的无潮水域及其沿岸,还要防止河上的桥梁、水闸和堤坝被破坏。一旦遭到德军入侵,巡逻队会负责炸掉桥梁。其中的三艘巡逻摩托艇永恒女神号、萨里号和鲍艾尔号将会在敦刻尔克大撤离中扮演重要角色。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队伍是第一美国摩托化中队。该中队由居住在英国的美国人组成,主要是商人和专业人才,创立者查尔斯·斯威尼是个富有的金融家,他给身在美国的父亲拍了电报,说自己需要武器和弹药。很快,100支汤姆森冲锋枪和10万发子弹就被送来了。这个中队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们装备精良且组织得有条不紊,在战术策略上甚至不输英国陆军的精英部队。
而此时在海峡对岸,英国远征军已于5月19日晚上全部撤退到了埃斯科特河边。但远征军指挥官戈特子爵意识到此地仍面临着被德军包抄的危险,于是,他开始利用现有兵力编制紧急部队,然后将他们送到薄弱地带。
在戈特子爵看来,远征军有三种选择:其一,从南北同时发起进攻,切断德军前进路线,同时保持住正面防线;其二,撤退到索姆河沿岸,保持补给通畅;其三,依靠河流和运河保护,朝敦刻尔克进发,从那里撤回英国。
第三种选择最极端,但可能也是最靠谱的。只是这样一来,几乎肯定意味着远征军的大部分武器和装备会被丢弃在法国,此举也可能会被法国和比利时看作背叛,英国民众不一定会支持,因为他们还不了解远征军所面临形势的严峻性。果然,当这一计划上报给英国陆军部军事行动总指挥时,收到的回复是“愚蠢且毫无益处”。
尽管如此,戈特子爵还是和手下人一起着手计划撤退到敦刻尔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