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底线”绝不动摇
近来,央行行长周小川、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均谈了如何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同时,对于一些风险点如现金贷、消费贷都在采取积极措施进行规范,显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无疑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从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今年7月召开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再到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都被放到非常突出的位置。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发表题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的署名文章。周小川表示,金融风险主要表现在宏观层面的金融高杠杆和流动性风险、微观层面的金融机构信用风险,以及跨市场跨业态跨区域的影子银行和违法犯罪风险。为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周小川开出了三大“药方”,分别是推进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改革开放;完善金融管理制度,加强金融监管体系统筹协调;加强党的领导,确保金融改革发展正确方向。
11月6日,银监会召开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报告会。银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要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努力开创新时代银行业监管工作新局面,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严管消费贷现金贷
监管层对一些风险点非常重视。比如,有的消费贷违规流入房地产已经引起各方高度关注,住建部、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部署,严防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领域。
金融监管检查发现了不少问题。如浙江银监局检查发现,有个市民首付90万元买了一套房子,同时申请了88万元的消费贷用于装修房子。对88万元的流向进行追踪后,发现这笔“消费贷”经过五道转手后,被用来充当首付。目前,这笔消费贷被收回,银行因为管理不严而受到处罚。对于检查发现的问题,各地要求及时纠正,提前回收贷款。广东银监局还明确,原则上不发放金额超过100万元或者期限超过10年的个人综合消费贷款。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住户部门短期贷款增加1.53万亿元,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了3倍。业内人士估计,其中不少违规流入了房地产。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这其中存在巨大风险,因为很多消费贷进入楼市,等于是作为首付了,然后拿这个钱作为首付再到银行去贷款,进一步加大了杠杆,也使得整个房地产市场的风险进一步加剧,泡沫进一步严重化。
对于现金贷加强监管也不放松。本周传出消息,由央行牵头、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监管新规正在紧锣密鼓展开,除了36%利率上限和禁止暴力催收外,此次监管可能还将从资金、牌照等多方面严控“现金贷”。
市场上各种现金贷平台有几千家,现金贷的乱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借款人综合成本高。除借贷利息外,还通过手续费、管理费等隐蔽手段加收各项费用,年化费用远超《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约定的36%上限。此外,有些平台规定了高额的逾期罚金,违约风险更大;二是引发暴力催收和信息泄露。
现金贷火爆,意味着其发展速度已超过了实体经济的线性增速,出现了脱实向虚现象,埋下了风险的种子。对于这些问题,监管机构考虑加强对现金贷公司监管,对于存在违法行为的公司予以关闭取缔。
遏制脱实向虚势头
防范重大金融风险必须多措并举,经过一系列措施,降杠杆、防风险已经取得效果。今年10月15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华盛顿出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年会期间,在G30国际银行业研讨会进行演讲时说,从货币供应和信贷数据看,今年初以来,中国已进入去杠杆进程,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持续放缓,当前已低于9%。整体杠杆率开始出现下降。虽然幅度不大,但趋势已经形成。
银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今年银行业加强监管以防范风险,按照问题导向原则,主要是针对银行同业、理财、表外三个重点领域。银监会9月份发布的数据显示取得积极成效。今年以来,银监会密集出台多项政策,重点对银行同业业务及理财业务从多个方面严查严纠,严格控制资金空转。8月份同业业务持续收缩,同业资产、同业负债分别较年初减少3.2万亿元和1.4万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3.8%和-1.6%。理财产品增速连续下降。8月末,理财产品余额同比增速降至6.5%,较去年同期下降27个百分点,已连续七个月下降。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理财余额的同比增速,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40和90个百分点。另外,委托贷款增长持续放缓。
在保持资金空转减少且脱实向虚势头得到初步遏制的同时,银行业信贷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持续加强。8月末,各项贷款同比增长13.4%,高于同期资产增速2.5个百分点。前8个月新增贷款10.3万亿元,占新增资产的比例较去年同期大幅提高37.8个百分点。
随着一系列措施不断落实,这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攻坚战一定能够打赢。
首席记者 连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