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金融城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1月1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智斗
谈璎
  ◆ 首席记者 谈璎

  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欺诈、洗钱等犯罪行为危害着金融秩序的稳定,事后发现时损失多数难以挽回。有没有“慧眼”尽早发现蛛丝马迹,予以拦截?11月8日,第七届中国反洗钱高峰论坛在复旦大学举行。金融和科技专家放“大招”,介绍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手段,高效发现可疑交易。

  安永负责反洗钱交易登记的合伙人李文宁,学应用数学出身,曾在NASA做火星探测器项目。他说,通过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技术,可以让机器帮助银行提高反洗钱反欺诈效率。一个人工一天排查的量,人工智能只需要几秒钟便能判断。他建议,银行把自己擅长的贷款模型或者信用卡防盗刷模型用到反洗钱上,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按照评分卡的方式,把每一个客户和每一条交易,都做一个排列,从风险评分最高的交易账号开始排查。依靠规则判断,引入外部数据,很多统计学的模型可以更智能地找出反常交易。

  人工智能精明到什么程度?专家举了个例子,蚂蚁金服的技术可以收集手机上的指纹信息,从触摸屏幕的力度、频率,来判断是不是本人。不断提高风控能力的结果,其资产损失率由之前十万分之一降到百万分之一,远远低于支付行业的平均值。

  由于互联网飞速发展,大量交易业务放到了线上开展,但导致很多交易披上了“隐身衣”,为风险防控造成障碍。来自同盾科技的张昊举例说,新的洗钱方式出现,有的利用空壳P2P网站,同时注册了借款人、投资人做虚假信贷交易。或者一些高频率、高额度看起来不可思议的网络打赏行为,也可能蕴含洗钱风险。互联网欺诈及洗钱的风险背后,有一系列非常成熟的犯罪产业链。目前客户身份和可疑交易识别较难,资金转移便捷。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算法,带来了不一样的变革。凭借人脸识别、声音识别技术,用户行为方式的建模,可以分辨出是用户本人正在使用鼠标、键盘,还是机器自动在操作。

  再比如,通过已知的手机号码用某几台设备访问互联网应用,在同一个设备上发现还有其他很多的手机号码也用它做交易,把不同手机划分纬度,发现了未知和潜在的可能风险团伙,关联到藏在“冰山”下的群体。

  另外,面对大量犯罪机构的数据,可以“无中生有”,用数据的归纳、整合和关联的方法,创造出了新的路径,发现犯罪的线索。

  科技带来行为的透明。一方面,人们行为的自由度受到一定约束,另一方面,引导整个社会更重视诚信。凭借慧眼智斗欺诈,违规违法行为隐身躲藏的空间被不断挤压,真正是“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郊野大地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话题/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人物/文体汇
   第A11版:夜光杯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阅读/连载
   第A14版:金融城
   第A15版:金融城/家庭理财
   第A16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17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18版:广告
   第A1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0版:文化时评/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A22版: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第A23版:新尚
   第A24版:福彩专版
内页导读
打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
智斗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新民金融城
广告
新民晚报金融城A14智斗 2017-11-11 2 2017年11月1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