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9月1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喜欢“礼尚往来”
黄玉峰
  黄玉峰

  我喜欢 “收礼”,也喜欢“送礼”。我喜欢“礼尚往来”。

  教师节是1985年定的,当时大家奔走相告,因为知识分子刚走过备受压抑斯文扫地的荒唐岁月,终于有了自己的节日!

  当时我在松江二中教书。那天,我和平常一样走进教室,见讲台上摆着一束鲜花和一封全班同学的感谢信,激动得想哭。

  那天学校还送了一本笔记本,上面印着古今中外教育家的语录,都是关于“如何做个好教师”的。这本绿色硬面封皮的本子,我至今保存着。

  今年9月10日,是第34个教师节。这34个节日里,我年年都收到学生的礼物。每收到礼物,我总是很开心。它们给我带来了作为一个教师的幸福感。

  所谓“礼物”,大多是鲜花加贺卡的“标配”。写满了十几岁少年最真挚的感激。我最喜欢是自己制作的。有时也会收到一小盒茶叶,一小份来自家乡的土产,承载着最淳朴的心意。

  还有一些礼物来自已毕业的弟子,有的做了父母,带着孩子来看望,送上一篮水果巧克力红酒,仿佛是回娘家、走亲戚。大多是寄一张贺卡,告以近况。这些来自地球各个角落的贺卡,对我而言,都是节日里期待的精彩。

  有一年教师节回到家里,一片漆黑,只见烛火荧荧。原来妻儿早已偷偷准备下蛋糕蜡烛。儿子用稚嫩的笔画了一张卡片,唱起了“生日歌”。家人对我教师事业的支持,令我热泪盈眶。

  不过,对于“礼物”,我自有回赠!投桃报李,这是自然的。我家院子里种了一棵橘树。每年金秋十月,硕果累累,我便邀请弟子们分批来摘橘子。大家一起在橘树下背诵《橘颂》,然后留在家里吃饭,师母下厨,其乐融融,几乎每一个学生都吃过我家的饭。

  “师母”包得一手无绳粽子,光洁青葱,造型美观,简直是艺术品。每到端午便煮了几大桶,分送学生,一人两个。更多的则是回赠书法作品。

  我有一个规定,不收在校生的贵重礼物。偶尔有送钱送卡的,我婉拒之后,开玩笑说,“读书期间不要给我送礼,等你们将来发了大财,送我车子房子我也收”。

  给教师 “送礼”,本应当是尊师重教传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幸福本是光明而纯洁的。遗憾的是,如今一说起 “送礼”“收礼”,竟和“受贿”,“寻租”,“歪风”连在一起。节前大小的禁令,媒体上的口诛笔伐,几乎给教师预先定制了“犯罪嫌疑人”的帽子。而不知教师节的初衷何在!

  近日,广东一教师不慎“误点”了家长几十元的微信红包,尽管立即超额返还,仍被举报而处分。有关部门“秉公”处罚,而不知护师,严重损害了“师道尊严”!

  教育的根本是师生之爱和信任,没了爱和信任,也没了教育。师生往来,只要出自真诚,便是正常的。正常的人情,不应该被妖魔化。在这个问题上,“情”与“礼”比“法”更合理。

  “礼”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和连结。人生而孤独,与人建立连结是天性,更是生命意义感的来源。

  孟子说:“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乃人生一大乐事。每当收到学生礼物,就能感觉到彼此生命是连在一起的。当看到他们的成绩时,更是由衷高兴,似乎自己的生命得到了延续。这正是教师节“礼”的背后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意义,为我的生命注入能量,成了我生命最大的动力。

  十日谈

  心中的礼物

  眼中的学生,无美丑,无高低贵贱。请看明日本栏。

  责编:杨晓晖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
   第A05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夜光杯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军界瞭望
   第A19版:军界瞭望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康健园
   第A22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2-23
一九六九年,于老师上的一堂课
双城记
城市栖地
城市栖地
朋友带来一位朋友……
豪宅三题
我喜欢“礼尚往来”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新民晚报夜光杯A16我喜欢“礼尚往来” 2018-09-10 2 2018年09月1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