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郊野大地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2月16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叶引军 一纸一刀传承民俗文化
施国标 孙云
■ 叶引军在非遗展示活动中展示作品。孙云 摄
施国标 摄
  新春期间,59岁的浦东新区凿纸艺术非遗传承人叶引军完成一桩大事:30余年来首次创作的5米长卷《红楼梦》完成最后一刀,30多名仕女人物栩栩如生,“放风筝”“逛大观园”“拍蜻蜓”“弹古琴”“遛爱犬”等五组图景惟妙惟肖。农历新年刚开年,第二幅长卷《二十四孝》也即将收官,叶引军又在构思新作品,在近10米长的《百子图》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工艺。

  来到书院镇余姚村叶引军的家中,《红楼梦》长卷摊放在一张长桌上,人物众多,形态各异,线条灵动。叶引军介绍说,在创作的两个多月里,作品时时牵挂在心,有时半夜醒来,也会抓起刻刀伏案操作。凿纸往往有许多层同时雕凿,一旦纸张错位,就会前功尽弃,为此,妻子在长卷上帮他做了上万件“纸钉”固定。

  叶引军如今已是书院镇的凿纸名人,但他在34岁前还只是一家集体工厂的职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亲戚家看到凿纸手艺,便拜亲戚为师,潜心学习。凿纸虽与剪纸类似,但更加精细,难度也不小,叶引军花了两三年时间才逐渐入门。

  掌握这一技艺后,他精益求精,在每幅作品动刀前,叶引军总会仔细体会,然后静心创作,迄今已完成《沁园春·雪》《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七律·长征》等多幅作品。

  去年,凿纸艺术成功申报浦东新区非遗,这让叶引军对创作和发扬这门民间艺术更加有激情。新春完成《红楼梦》长卷后,他还打算陆续凿刻《百子图》等传统名作,把中国民俗与文化在纸与刀中传承下去。

  特约通讯员

  施国标

  本报记者 孙云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郊野大地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跨界/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人物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夜上海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新民财经
   第A16版:股市大势/新民财经
   第A17版:新民财经/理念分享
   第A18版:家庭理财/新民财经
   第A19版:金色池塘
   第A20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A21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22版:乐活年华/金色池塘
   第A23版:新尚/摩登
   第A24版:广告/新民健康
“会诊”2个月治好村里数十年“沉疴”
叶引军 一纸一刀传承民俗文化
雨中赏梅
“海味儿”引来四方客 临港成热门旅游打卡地
郊区新事
新民晚报郊野大地A05叶引军 一纸一刀传承民俗文化 2019-02-16 2 2019年02月1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