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文体汇
     
本版列表新闻
2019闹元宵~~~上午开幕的市群艺馆元宵集市人气足
2019闹元宵~~~上午开幕的市群艺馆元宵集市人气足
2019闹元宵~~~上午开幕的市群艺馆元宵集市人气足
2019闹元宵~~~上午开幕的市群艺馆元宵集市人气足
2019闹元宵~~~上午开幕的市群艺馆元宵集市人气足
     
2019年02月16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9闹元宵
猜灯谜
扎兔子灯
捏糖人
编中国结
上午开幕的市群艺馆元宵集市人气足
吴旭颖 郭新洋
  正月十五闹元宵,今天上午的市群艺馆生动地诠释了这个“闹”字。十时,一年一度的元宵集市开幕,市民们赶着春节尾巴轧闹猛,刚一开馆就纷纷涌入。画糖画、捏糖人、猜灯谜、编中国结、扎兔子灯,不一会,每个项目就都挤满了兴致勃勃的市民。

  烧脑“谜谜子”

  元宵节,当然少不了猜灯谜。今年群艺馆的灯谜却是非同一般。走进灯谜区,一百张谜面被红线穿着悬在灯笼下面。随手翻看几张,乍一看都是“丐排头”、“抖色举”、“焐被头”等不甚明白的词语。这些“谜谜子”或是通过音译写出的沪语俚语,或是上海特有的物品,难住了一大批平时不常说上海话的年轻市民。“老上海”们用乡音念着谜面仔细揣摩。“新上海”们则抓着身边的“沪语达人”求助,一边学发音一边绞尽脑汁打算靠想象力“逆袭”。一时间,厅内七嘴八舌、人声鼎沸,一派热闹景象。

  一条写着“一张分”的谜面让围观众人争论不休,有人说这是指一百块钱,有人说是十块钱。最后工作人员揭晓了答案:“这个是面值最大的纸钞,以前最大的是十块钱,现在是一百块啦。”猜对的市民就可以到服务台兑换一份纪念礼品作为奖励。

  暖心兔子灯

  离晚上灯会的上灯仪式还有一段时间,市民们在群艺馆二楼跟着手作老师宋海丽,自己动手准备起逛灯会要带的兔子灯。只见每人拿到六个铁圈,在宋老师的指点下将其中的两大两小套在一起,就成了一个“灯笼”骨架。剩下的两个铁圈也随后被固定在灯架上方作为“兔子头”。扎好铁圈,老师又拿出白色的绢布,让大家根据自己的灯笼骨架剪裁布料粘上,一个兔子灯就渐渐显出了雏形。最后一步是“画龙点睛”,红色的硬卡纸被剪成兔子耳朵和眼眶形状粘到合适位置,一白一黑两枚纽扣则组成了兔子炯炯有神的眼睛。再用红绳吊在木杆上,放入LED灯泡,一只憨态可掬、栩栩如生的兔子灯便诞生了。

  6岁的刘延辉是跟着奶奶一起来的。刚做好兔子灯,他便迫不及待地点亮。出门前,奶奶说因为天气不好晚上看不到月亮了,让他“郁闷”了一早上。现在,晃悠着手里发光的“兔子”,他脸上的阴霾一扫而空:“看不见月亮,可是我有玉兔啊!”奶奶也捧场道:“扎台型了!”

  “穿越”全家福

  群艺馆三楼,每年春节为市民拍摄全家福的团团圆圆照相馆已经开了半个月的时间。到了元宵节,照相馆里除了“布景”,还多了“服装”,解锁了“穿越”版新玩法。这些服装并非普通服装,而是五套不同朝代制式的汉服。两件男款分别是汉朝的直裾和宋朝的半臂长衫,三件女款则是魏晋时期的大袖衫、唐朝的齐胸襦裙和明朝的短袄。来自专业社团的志愿者一边为市民们科普汉服小知识,一边辅助大家正确地试穿汉服。市民们只要在微信朋友圈分享活动并集满18个赞,就能参与活动,跟家人一起穿上不同朝代的服饰,在外滩的立体背景前拍一张“穿越”版的团圆照。也有别出心裁的体验者,穿着汉服走进灯谜区,感受一下古人逛灯会猜灯谜的雅趣。

  本报记者 吴旭颖 摄影 郭新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郊野大地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跨界/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人物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夜上海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新民财经
   第A16版:股市大势/新民财经
   第A17版:新民财经/理念分享
   第A18版:家庭理财/新民财经
   第A19版:金色池塘
   第A20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A21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22版:乐活年华/金色池塘
   第A23版:新尚/摩登
   第A24版:广告/新民健康
扫一扫添加新民体育、新民演艺微信公众号
对话北京冬奥会 和冬残奥会运动员 委员会主席杨扬
猜灯谜 扎兔子灯 捏糖人 编中国结
过年要过文化年
市民闹元宵去处多多
新民晚报文体汇A07猜灯谜
扎兔子灯
捏糖人
编中国结
2019-02-16 2 2019年02月1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