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腴的滋味 2014年03月03日  李兴福

  李兴福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末期,当时的上海滩,各阶层名士、要员,上层社会的夫人、太太、小姐,要吃饭到蜀腴去是一件很时尚的事情。难怪电影色戒与张爱玲小说都以这样的开头,几个贵太太在打麻将,易太太说:“昨天我们到蜀腴去,麦太太没去过。”结尾又与开头呼应:“还是蜀腴——昨天马太太没去。”可见蜀腴在当时上海人心中的地位。

  蜀腴川菜社是由一位四川徐姓老板创立,开设于1937年,在浙江中路以西,九江路以南的广西北路上,有五开间门面,二楼全部是包厢。在当时的上海,蜀腴是一家大型川菜馆了。而且,开门之初就请了海派川菜鼻祖何其坤师傅掌勺。

  我曾拜何大师为师,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对他的“何派川菜”,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何其坤根据上海人的口味,对传统川菜进行了改良,以轻麻微辣,注重口味,在鲜香咸酸甜五味基础上,调和出七滋(麻、辣、咸、酸、甜、香、酥)八味(轻麻、微辣、椒麻、腴香、家常、怪味、红油、蒜泥)。他还注重刀工,在技法上有块、片、条、段、丝、丁、圆球、剞花,分别形态,使成菜不但入味,还丰富多样,引人入胜,令川菜的“百菜百味,一菜一格”登峰造极。

  蜀腴的菜有几大特色,突出的是滋味鲜香醇厚,清辣微麻,如原笼粉蒸肉、回锅肉、腴香肉丝、干烧鳜鱼、干煸鱿鱼丝、陈皮牛肉、怪味鸡、五柳鱼丝、酸辣汤等;也有清鲜酥香的佳肴,如香酥鸭、油淋仔鸡、锅贴金腿、干煸冬笋、干烧四季豆等。对此,蜀腴常客、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评价说:“这些菜肴既可饮酒又可下饭。”

  尽管每天食客盈门,但是徐老板还是要求厨师不断创新改良,他希望何师傅根据上海人的口味以及十里洋场太太、夫人、小姐、文人、雅士等怕辣、怕麻、怕油等要求,烹制一些不麻不辣的川菜,以清鲜雅淡来满足这些食客的口味。于是,何师傅又推出了干烧鱼翅、明珠鲜鲍、白汁鱼肚、蝴蝶海参、鸽蛋肝膏、凤尾燕窝、开水白菜、鸡蒙竹荪、鸡豆花、椒盐蹄髈、一品豆腐金狮刀鱼、锅贴豆腐等改良川菜。一时间蜀腴何其坤师傅成为沪派川菜的领军人物,蜀腴的川菜风靡了上海滩。

  上海地处湿热带,气候宜人,海岸线又长,物产丰富,山珍海味,土特产是应有尽有。何其坤师傅又根据货源特点,因地制宜地推出用“北菜川烹、南菜川味”的制作方法,做到口味是浓淡有致,该浓则浓,该淡则淡,浓中有淡,淡中有浓,浓而不腻,淡而不薄。

  在烹制鱼翅、海参、鹿肉、蹄筋、驼峰等高档原料时,采用干烧烹调技法,以微火慢烧,收汁亮油,成菜后色泽红亮,味香醇厚,汲取南菜之长又区别于南菜味偏清淡的做法,自成一格。

  因为蜀腴讲究烹制技术,以干煸干烧见长,炒菜不过油、不换锅、芡汁少、一锅成菜、小煸小炒、急火快炒,保持了菜肴的原汁原味。像宫保鸡丁、回锅肉、干煸鱿鱼丝等菜肴几乎只只台子都要点,久吃不厌。而且还重视吊汤,行话讲,唱戏靠腔,厨师讲汤,每天都要准备好清汤、浓汤、奶汤,根据不同原料,不同口味,不同烹制选用适合的料,非常讲究。现在的餐馆能够吊好一锅汤已不多见,更不要讲求准备好三锅汤了。难怪讲起蜀腴川菜社,不但上海人想念,就是香港人、台湾人也是非常牵记的。

  可惜的是,蜀腴川菜社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关门歇业了。

  十日谈

  老上海的餐馆

  镇扬风味惹人喜爱,请看《回味当年老半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