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2016年02月1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街道如何“补短板”
晏秋秋
  晏秋秋

  截至今天,本报推出的“新春走基层”社区系列报道,已连续发表11篇。这组聚焦上海中大型街道猴年如何补“短板”的文章,值得细读。

  家家有一本难念的经。11个街道,情况各有不同,“短板”的呈现,当然也不一样。但仔细品味,殊途同归——各大街道的“短板”,无非是在公共服务的精准供给,和居民需求的精确表达之间,存在矛盾。

  比如,小区绿化,总是越多越好。但家住底楼的居民,可能就担心绿化遮阳,进而产生矛盾。再比如,居家养老,有的老人需要“老有所养”,更多的老人需要“老有所乐”,如此,就会出现需求的差异。许多街道干部了解大部分百姓的需求,也知道大部分服务的去向。但百姓有时百样心,顾此失彼的1%,难免成为矛盾的源头。

  比较可喜的是,各大街道都不惮于揭短。这说明街道功能转变之后,“摸家底”的工作大有起色,更说明街道干部的工作思路之变。补“短板”要实实在在地补,不补面子,要补里子。

  但同时,记者们走访之后,发觉各街道对于如何制定“长板”计划,却普遍有点困惑。这其中,工作畏难情绪不多,主要是对如何提高“市民满意度”,存在一定的思路分歧。换句话说,如何“恰到好处”地提供服务,如何发挥居民自治的作用,需要好好思量。

  总的看来,补“短板”是猴年各街道的一号课题,也是一号难题。补“短板”,既是对前阶段“创新基层管理”工作的一次考核,也是对基层管理长效机制的一次考验。

  目前,部分街道的做法是,“歼灭战”与“消耗战”一起打。也就是说,在破解百姓反映集中的难点、顽症的同时,考虑精准施策,长远保障。比如,对“人口调控”这样的大问题,一些街道的书记、主任们,已经有所考虑。应该说,这样的眼光是很长远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新民资讯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夜光杯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医苑/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5版:家装专版
   第B06版:财经新闻
非法集资网上登记如同及时雨
街道如何“补短板”
新民新语
传承人类自己的“引力波”
一夜返贫
回不去的乡土中国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街道如何“补短板” 2016-02-15 2 2016年02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