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上港亚冠首秀,全家第一次去现场加油。看台上彩旗招展,观众两万五千;看台下轻松取胜,主队一往无前。
观赛体验本来堪称完美,却被一个小细节毁了。至今想来,仍如鲠在喉。走出球场时,家人达成共识:“不想再去球场,不管赢得多爽。”上港为啥掉粉?问题出在体育场。
中场休息,起身离座,暂别场内紧张气氛,去场边换换空气。刚走几步,空气真的“换”了——身旁突然冒出许多杆“烟枪”。憋了45分钟烟瘾的他们,一个个逃离座椅,迫不及待地吞云吐雾起来。
穿梭其间,赶紧加大脚步,只想尽快上完洗手间回座。但是没想到,最可怕的一幕还在前头。当空气污染指数超过200,属于重度污染,如果超过1000,是什么感觉?年初二晚上8时16分到8时30分,上海体育场的男厕里,空气污染指数可能远超1000。
狭小空间里挤满了人,像一个沙丁鱼罐头。烟雾腾腾,能见度很低,闻不到任何臭味,只留下浓烟呛鼻。二手烟程度之恶劣,超过任何一间吸烟室。在人群里排队三五分钟,如同做了一场噩梦。
二手烟是室内PM2.5的主要来源。沈阳市健康教育中心曾做过实验:在120平方米的室内,6人抽烟30分钟,PM2.5浓度飙升67倍。而那一晚,是上百人在十来分钟内接力吸。
《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第六条规定,体育场馆的室内区域及室外的观众坐席、赛场区域内,禁止吸烟。在坐席和赛场,执行得比较到位。但相隔几步之遥的观众疏散通道和厕所,严格说来也属“室内区域”,却成了灰色地带。
建议球场全面禁烟,可为烟民专辟吸烟室,让厕所免遭污染。一场球赛,即便算上加时和点球,也不过两个半小时。“老烟枪”能不能忍一忍?控烟细则能不能改一改?监管能不能紧一紧?
中超开战在即,上海两强如日中天,将会吸引越来越多小球迷和女球迷进入球场。假如烟雾不散,掉粉恐将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