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没有复习,可以选择“裸考”;结婚,没有资产,可以选择“裸婚”;辞职,没有后手,可以选择“裸辞”……办事就好像一阵风似的来去匆匆,不曾留下一点尘埃,不屑带走一片云彩,倒把《红楼梦》里的那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演绎得淋漓尽致,这是随性?潇洒?洒脱?都错了,这是懦弱。
选择“裸辞”,看似总有理由千万条:例如与企业文化八字不合,像在日企工作过的人都有类似经历,平时有事埋头干,没事找事干,下班到点没人走,拖半小时不算晚;例如与领导、同事相处不来电,有时领导说话“弯弯绕”,同事之间“冷冰冰”,偶尔聊天“含沙射影”;例如与自己先前制定的职业规划相去甚远,总觉着被“大材小用”,即使想要晋升,还得等着论资排辈……
静下心来回味、推敲,竟然发现没有一条理由能够真正站得住脚,它们都成了我们“裸辞”后逃避现实的借口。
不停地嘟囔着自己遇到的不公,却没想过这些看似不公的现象,正是锻炼我们成长的“磨刀石”。
每次出去找工作、接受面试,往往大谈自己的学习能力、办事效率等等,不幸的是,面试官们却很关注你的“适应能力”——当他们了解到你因为自己的随性,已经成为了数家公司的匆匆过客后,他们怎么敢苛求一个对自己都不负责的人,会对另一个陌生的公司负责?
“裸辞”一回、两回,那是你还没有成熟的表现,三回、四回,甚至更多呢?难道就不该好好地反省一下自身的问题?为什么别人能行,自己就不行?一次次地“潇洒走一回”,实则是灰溜溜地“败走麦城”,一次次地将大把时间、精力用在投简历、找工作,然后重新开始学习,接着,一不称心又是“潇洒走一回”,使自己逐渐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迷失自我,转而让有限的生命去承受你如此无尽的挥霍,那可就是生命无法承受之重了。
“凡事当三思而后行”,干得不爽,可以找好下家后选择跳槽,往自己喜欢的、能实现自身价值的、待遇环境都让人满意的地方跳,这时的你,完全可以昂首挺胸地离开。不要不经思考地选择“裸辞”,愤然离去的背后,更多留下的只会是迷茫、无知和懦弱,然后颓然地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原地踏步,故作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