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迄今,黄河已安澜一甲子还多。安澜的代价是河槽淤积量已经达到全断面淤积量的90%,局部河段高达93%。加上源头雪山融化,补给水量持续减少,地方截流引水和工农业用水量连年增大,黄河水量年年递减,多次断流,无法循序入海。黄河流速的减缓,造成冲淤能力弱化,沿黄两岸之间淤积泥沙近百亿吨,河床普遍抬高2~4米,高出背河地面4~6米,河南和山东头顶一盆水,据称最高处已经有二十七层楼那么高。这个问题在困扰着所有的中国人,也困扰着黄委会所有的人。据称,目前水利专家们有两种意见,一种是主张及早改道,免得到最后如毛泽东所担心的“黄河高到天上怎么办”成为现实,到黄河丰水期到来,损失会很大,所以,越早改道损失会越小。一种是尽可能地维持,因为改道的代价太过巨大,会使国家的财政经济大伤元气,更有乐观的估计,认为维持下去的结果是可以给国家提供一段相对宽裕的经济大发展时间,给科技创新也提供了时间,说不定到时候就会发明一种什么方法,让黄河淤高问题得到一个彻底的解决。孰是孰非,莫衷一是。但最终的决策权在上边。黄委会只能尽可能客观地提供各种水文数据,只是一个忠实的具体的执行者。
这些年,黄委会,上上下下,提心吊胆,殚精竭虑,先天下之忧而忧,功不可没。
哲 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