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手如林脱颖而出
在强手如林的对手中,上海振华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浦江缆索股份有限公司脱颖而出,为新海湾大桥打造了坚韧挺拔的“脊梁”,也为这座美国西海岸的新地标烙上了深深的“中国印”。
位于美国西海岸的旧金山-奥克兰海湾大桥是全球最繁忙的桥梁之一,然而,这座大桥却处在两大地震大断层之间。1989年,一场7.1级大地震袭击旧金山,海湾大桥损毁严重,被迫关闭1个月。经反复研究和论证,加州政府决定在旧桥旁新建一座可抗震且在地震后能立即开放交通的新海湾大桥。
新海湾大桥的设计和制造难度堪称世界桥梁发展史之最:大桥主跨565米;单塔柱自重1.3万吨,支撑全桥重量7万吨;设计抗震8级;桥面宽70米——这些数据几乎都是世界同类桥梁之首。
美国人以近乎苛刻的条件,在全世界招标供货商。桥梁钢结构方面,众多日本、韩国和中国企业都参加了竞争。最终,2006年6月,振华重工正式与美方签署合同。振华重工党委书记陆建忠说,引用美国人自己的话,他们看中了振华重工强大的制造实力、自有船队的远洋运输优势和企业的国际化经历。
浦江缆索教授级高工罗国强回忆投标时的艰辛不禁感慨:“我们公司从1999年开始与美方接触,到2007年正式签约,几乎是‘8年抗战’,”就在正式生产前,美方还要求进行预生产及展开、放索试验,光为监测放索及静载试验就来了23位专家。
获奖6000多万美元
振华重工承接新海湾大桥4.5万吨钢结构制作任务,美方制定了严格的合同条款:全部钢结构制作必须于2011年7月11日完成并发送,如果延误1天交付,将支付每天35万美元的罚款,且不包括连带责任;相反,如果按期交付将得到3000万美元的奖励。
“2009年4月,完全按照合同标准检验合格的第一船钢箱梁正装运上船,加州交通部却提出采用更加严格的检验标准,”美国新海湾大桥总指挥李江华回忆说,尽管这一要求超过合同标准,但“振华”人坦然面对。“你只要提得出,我就干得出”———全部钢箱梁返厂重修,这一态度感动了用户。8个月后,第一船钢箱梁发运。
2010年9月,新海湾大桥高160米的钢塔拼装完成。全塔57万多个螺旋和螺孔完美对接,全塔拼装精确度远远超过合同约定的1∕1000,达到1∕2500。2011年10月28日,最后一段桥面钢箱梁吊装到位,全部桥面钢箱梁89.6万个螺旋螺孔准确对接,宣告上海振华重工以精湛的制造工艺全面完成钢结构制造任务。振华重工因此获得美方6200多万美元的奖励。
没吃过一张停工单
从照片上看,新海湾大桥有两根缆,其实它只有一根主缆。它从奥克兰侧上塔,然后绕过旧金山侧的梁端鞍座,再经过主塔,回到奥克兰侧。这种特殊结构要求全长1370米的索股在梁端鞍座处有90米的弯曲形状。也就是说,在保证索股长精度误差小于1∕15000的条件下,还要在转弯处钢丝的内外圈长度要有180毫米的差异;同时,为了减低索股安装施工的难度,总承包还要求将该段索股制成四边形。
这种预弯、预成型的索股,在世界业内属于首用。众所周知,六边形是稳定的,四边形却是不稳定的。要制造的四边形索股,经成圈、运输、展开、放索多个环节仍保持不变,其挑战性可想而知。花了整整半年的时间,浦江缆索终于攻下这一难关。令人骄傲的是:浦江完全按照美方的高要求质量把关,产品制造与施工期间没有吃过一张停工单。
一战成名天下知
美国本土的公共交通工程,从立项起就被纳税人的目光紧紧盯着,历来是要求最严格、条件最苛刻、质量最挑剔的活。中国公司参与美国公共工程的建设,从某种程度上讲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中国制造业要真正立足世界,必须要拥有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有能耐做外国人没有能耐做的,方能在世界市场占据话语权和主动权,”罗国强表示。作为一家民营企业,上海浦江缆索数年来坚持科研投入,拥有111项技术专利设。在成功完成的美国奥克兰海湾大桥项目中,浦江缆索净利润达30%以上。一战成名天下知,包括意大利、土耳其、苏格兰和韩国在内的桥梁业主都慕名而来,不少项目都在接洽之中。
通过新海湾大桥的合作,振华重工和浦江缆索也已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在世界各大桥梁建设投标过程中互通信息,积极尝试以中国企业抱团而非分包的方式走出国门。
首席记者 薛慧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