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春日新茶将上,总有一种蠢蠢欲动的期待。
一是馋。喝了一冬的红茶、乌龙茶,想念新茶的鲜爽清香。二是有点相亲似的期待,希望这次的茶好。
今年,三月中旬就看到了西湖龙井,还是一家比较正规的商行出品。传统的龙井是群体种,后来培育了要早十天到十五天的43号种。但据杭州家有茶园的朋友说,当时43号种还没开采。后来知道,为了赶早,杭州有些茶农,把43号改种乌牛早。想来我见的龙井是用杭产的乌牛早茶青做的。
应该说,这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西湖龙井了。不过,乌牛早也曾是一款不错的茶。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复旦古籍所,一天大家说要喝新茶,于是做签,章培恒先生抽到大头,一元五角,其余或一元或五角,我抽到跑腿,于是骑自行车到四川北路邮局对过那家茶行,六元五角购一两乌牛早。营业员再三强调,这是一两茶的价。当时,六元多买一两茶算是贵的。回来后,古籍所的人拿着茶杯串门,喜气洋洋。记得当时乌牛早喝后齿颊留香。
那天,茶友买了二两恩施玉露和一两头采碧螺春。素不喜恩施玉露,以其口感上总有一丝倔强生硬,那天也是如此,而碧螺春佳。茶友说恩施玉露现场第一泡极佳,眼睛一亮,而碧螺春第一泡水温过低,后又高,未见佳。为此,还特意到茶城请女老板冲泡,结果那惊艳一泡没有再现,碧螺春倒是补了半斤。
卖碧螺春的那家有一小袋茶王茶,约三泡的量,是他们要来的,许诺和我们一起喝。我怕店家屏不住或好事茶客抢先,在纸袋上写“2017年茶王茶”,再在上下封口处写上“骑缝是必须的”,方放心离去。路上,想起店家的村里有一口老井,在山脚下,大旱不涸,泡茶味佳,赶紧发微信,让回去取茶时汲点老井水来,泡茶王茶用。
喝茶,是一种日常需要,也可以是一种嗜欲,现在,更是一种风雅和高大上的爱好。不过对我来说,它只是通过味觉嗅觉视觉等使我愉悦的一种饮品。对于新茶的期待,有点像孩童向往糖果那样单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