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阅读/连载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4月1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瘾“小魔兽”家长该咋整
詹莉花
  ◆ 詹莉花

  这位叫豆豆的宝宝快5岁了,平日里一副乖巧可爱的模样。然而,豆豆妈妈还是私下吐露心声:“小天使”豆豆其实是个网瘾“小魔兽”,一沾上手机等电子产品,就如痴如醉,各种小游戏玩得轻车熟路,各种动画片也看得不亦乐乎,完全沉迷于虚拟的“美丽新世界”中。如果家人要制止豆豆的网瘾,小魔兽就会发出“洪荒之力”,大哭大闹,最终的结果往往是以父母妥协让步而告终。为何手机屏幕里的世界对豆豆就有那么大的魔力呢?

  特殊的世界

  其实,对于豆豆这种宝宝来说,感觉和知觉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对色彩和声音都非常敏感。动画片或游戏的视听效果非常强,鲜艳的色彩和极富感染力的配音,再加上欢快明亮的背景音乐,正好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再者,这个阶段的宝宝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而动画片或游戏里的人物造型独特,让宝宝们感觉新鲜。宝宝们看着有趣的动画人物,还会开动脑筋,添加想象内容。例如,他们会想象自己和“海底小纵队”畅游奇妙的海底世界,跟“熊大”、“熊二”展开保卫森林的冒险……

  更重要的是,对宝宝们而言,小小的游戏世界容易操作,容易控制,从他们富有成就感的小脸上,可以读到一个信息:游戏中的世界没有现实世界中的条条框框。宝宝们沉浸在这个新世界中,希望逃避家长的管教与控制。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随着不断普及和更新换代,电子产品已经几乎无孔不入。一般电视台的动画片播放时间是下午4点之后到晚上7点新闻联播之前,这一时间段往往是家庭最忙乱的时候。在现代社会里,家长的工作节奏和压力逐渐加大,从幼儿园接回孩子、买菜、做饭,其间家长并没有太多时间来照顾宝宝并与其交流。而且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家长一般不让幼儿在室外活动,于是动画片和手机小游戏就成了陪伴幼儿的伙伴。

  定时让宝宝看

  事实上,幼儿喜欢看动画片,玩点小游戏无可厚非,就像成年人喜欢追剧玩手游一样,适当的娱乐消遣是一种放松,有利于身心健康。优秀的动画片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给宝宝带来娱乐的同时,还提供有关个体成长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知识,能够帮助宝宝学会开始辨别善恶等,有助于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品格。因此,关键问题不在于是不是应该让宝宝们看动画片或玩游戏,而在于家长首先应该懂得为幼儿筛选“合适”的动画片和游戏软件。很多动画片和游戏粗制滥造,情节非常幼稚,故事乱七八糟,语言暴力随处可见,拟人化的动物形象非常糟糕,很容易扭曲幼儿的认知。如果缺乏家长引导,就很容易造成模仿甚至造成伤害。

  除了过滤不合适的动画片和游戏软件外,家长也需要严格规定宝宝看和玩的时间,但一定要注意不要不同宝宝商量就自行决定时间,要学会与宝宝沟通。很多案例表明,如果家长过于“独裁”,不仅不能控制宝宝的网瘾,反而会让宝宝很不爽,闹情绪后会给家长“穿小鞋”。既然与宝宝约好时间,就必须让宝宝遵守,有些家长一看到幼儿表现稍有改进,马上心软,对讲好的规定有所妥协。如果这样,家长没有原则的形象就无法让宝宝们心服口服,家长要想重新纠正,反而就更困难了。

  除此以外,家长们也要转变思想观念,在生活中多下功夫。例如放松管控,平时多尊重孩子的想法,相信孩子,给孩子留出一块自主发展的空间。正如当初宝宝蹒跚学步时,家长们允许孩子跌倒一样,只有在磕磕碰碰中,孩子才学会走路,最后走得越来越稳,跑得越来越快。给孩子多一些自主的空间,允许孩子犯错,允许孩子尝试,并提供纠正的机会,相信孩子会有更丰满的体验。

  家长不做低头族

  如果还能给家长们提一点建议的话,就是希望家长们能够以身作则,树立榜样。现在,很多年轻家长都是“低头族”,宝宝们耳濡目染,也会模仿家长,学会像家长一样划一划手机和平板电脑屏幕。也许这一划如同打开了“潘多拉之盒”,一发不可收拾。为了避免家庭里发生这种“羊群效应”,家长首先需要解放双手,拥抱孩子,关注孩子的情感世界,感受孩子的真实存在。最后,如果可以的话,假日里多带孩子接近大自然,这样更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增加生活体验,增长见识。

  还是回到豆豆的例子吧,豆豆妈妈平时工作挺忙,回到家里已经身心疲惫,没有多少时间陪孩子。结果,豆豆经常一个人捧着手机打发时间,长此以往,问题就出现了。试问如果家长能多花点时间陪宝宝一起看或一起玩,用幼儿能够理解的语言加以诠释,不要只让幼儿看那些花花绿绿的画面,享受视觉或听觉的刺激,那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不妨给“豆豆妈妈”们提供了一些比较可行的建议,例如,不再尝试强行限制宝宝,相反鼓励他们看动画片,只是有一个约定,每次只看一集,并且看完后都要把动画片的情节讲一遍。以豆豆为例,刚开始,她很不爱表达,故事条理也不清晰,但是豆豆妈妈每次都坚持听完孩子的复述,并及时给予回应。这样坚持了一个星期,亲子之间的有效互动明显增加了,而豆豆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减少了对电子产品的依赖,逐渐迷上动画片角色扮演,当然,豆豆妈妈也参与其中,后来还延伸到道具手工制作。就这样坚持了一个月后,豆豆的表达能力进步飞快,现在已经是班上的“金话筒”了。此外,妈妈还发现豆豆归纳问题的能力和自控能力都得到了加强。试问,这样有效的家庭亲子互动下,豆豆还会整天惦记动画片和手机游戏吗?

  豆豆妈妈说,孩子偶尔还是想玩手机游戏的,这时她会根据建议设置游戏时间,时间到了,游戏会自动结束,当然这个规则也是事先跟孩子说好的。而在日常生活中,豆豆妈妈也开始花心思给孩子提供有趣的多样化活动,如折纸、玩拼图、搭积木、读绘本、涂鸦、玩球等,丰富孩子的生活,不拘泥于单一活动。渐渐的,豆豆性格越来越开朗了,见人也不腼腆躲闪了,小脸蛋上经常挂着阳光般的微笑。

  豆豆妈妈表示,在这个改变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还是自己,她在纠正孩子的同时也在提升自己,毕竟孩子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家长的问题。不是真的没办法解决网癮问题,而是家长是否主动积极去配合解决。如果不是豆豆的“网瘾”问题,她可能很难意识到孩子的行为中对家长那种无声的抗议。如果她一直不去正视的话,小天使可能就真的长成“小魔兽”了。

  摘自《看世界》2017年3月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影视/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人物/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金融城
   第A18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A19版: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A20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A21版:中职风采
   第A22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23版:福彩专版
   第A24版:基金纵横/金市汇市/金融城
   第A25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6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7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A28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9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传真
   第A30版:家装专版
   第A31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A32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网瘾“小魔兽”家长该咋整
玄机无界
现场
新民晚报阅读/连载A15网瘾“小魔兽”家长该咋整 2017-04-15 2 2017年04月1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