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多位名师历时数年研究,聚焦全球化战略理念和模式为即将或者已经踏上全球化征程的中国企业提炼出可供企业借鉴的理论框架。近日,集结中欧战略学陈威如教授、会计学丁远教授、市场营销学王高教授、管理学忻榕教授和杨国安教授等众多名师的学术精华,以精准案例分析及实战指导相结合的著作《全球化之路——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与整合》出版,为中国企业全球化之路提供参考。
学者们对数十家企业进行访谈和深度案例调研,基于真实企业案例,从战略、财务和整合三方面聚焦全球化战略的理念和模式、全球化并购中的尽职调查和风险控制,及并购后的组织整合,解析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进程。
中国企业全球化的路径与欧美成熟企业的全球化并不相同。“我们发现中西方企业进军海外的动机大相径庭,西方企业进军海外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而中国企业希望能够通过海外并购,去寻求资源,获取能力,继而更好地在国内进行竞争。”中欧副院长兼教务长丁远教授分享了中欧中国企业全球化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发现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发展路径分为“三步走”——第一步,企业通过海外并购获得资源和能力;第二步,将这些资源应用到中国市场提高竞争优势,希望成为中国市场同行业中的佼佼者;第三步,将并购所得的资源和能力在全球范围铺开,获得更多价值提升。
研究者认为,想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所并购企业的价值,关键是要有长期的双赢战略。中国的资源优势在于市场规模大、融资成本低,而全球资源拥有自然资源、品牌、技术能力等优势;如果将这二者进行整合,就可以获得一种全球双赢的商业模式,开启通向国际舞台路径。
本报记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