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1: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4月1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读“字”先读书
载之
  ◆载之

  观赏书法,只看形态而不顾内容,是无法真正进入书法意境中去的,这也就是为何常有人说看得懂或看不懂的缘故。要学会如何欣赏书法,首先应该读懂内容才行。手边正有一例,可以为证。

  乾隆时的文人艺术家陈鸿寿(曼生)曾撰一联,上联是“邺侯身有神仙骨”。“邺侯”,指唐代名臣李泌,他辅佐唐肃宗恢复两京,功莫大焉,因封邺县侯,史称邺侯。李泌从政之余,更喜藏书,数量以万卷计,且多为孤本,无有重复。看来,他之所以善于为政,一定也从藏书中获益良多。下联“单父琴多岂弟音”,描绘的是另一番境界。单父即今山东单县,相传孔子的学生宓子贱主政单父时,并不事必躬亲,而是终日弹琴,但因他善于用人,故有“身不下堂而单父治”的不俗政绩,“岂弟音”三字,就是写单父邑城之内,充满了安乐愉悦的氛围。“岂弟”读做“恺悌”;岂同恺,弟通悌。

  此联的文辞、平仄,对仗工整,涵义超然不俗,积极达观。也许正因如此,陈鸿寿就这一内容至少写过两次。一为隶书,阔笔纵横,气势磅礴浩荡;一为半篆半隶,写得萧疏简淡,甚为雅致。两幅作品,字体、风格相似中有变化,都相当精彩。

  陈鸿寿之后,此联又有林则徐、袁克文、赵叔孺三人先后写过。林则徐的书法,略带馆阁遗风,但自有一股清正内敛之气。赵叔孺熟谙金石之学,书法深受北碑影响,写得中规中矩,沉稳敦厚中略显拘泥,似未能传达联语想要表达的“仙气”与“愉悦”。

  最能将此内容与书法艺术融为一体的,当属袁克文所书(见图)。此联久藏民间,向未露面,展卷细观,眼前一亮。通篇书法,洋溢着典型的袁克文风格:颜鲁公的结体骨力,黄庭坚的肆恣张扬,米襄阳的逸气风韵,袁克文将此数家糅为一体,构成了特有的个性,颇为恰当地传达了联语的意境。

  袁克文,袁世凯第二子,自幼得到极好的教育,诗词曲赋无不精通,师从方地山(大方)后,更注重自身修为,虽有高贵出身,却无豪门习气。尤其是当袁世凯称帝后,他赋诗嘲讽,表达不满,但事后又经常自责,从此生活在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之中,浪游江湖,结交三教九流,甚至设坛收徒,成为青帮帮主。他的书法,由其性格所至,虽以洒脱为形,常有放浪之笔,但仔细看来,却不失法度。遗憾的是,流传至今的袁氏真笔,数量并不多,倒是因为当年他的名声很大,仿冒之作出了不少。

  既然欣赏书法要兼顾内容与形式,那么,对创作者而言,岂不是更应如此?由此检视今天的书法艺术,可以提升的空间还真大得很呢!不过,习字之余,不忘读书,才是把握文字意境的正途。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影视/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人物/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金融城
   第A18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A19版: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A20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A21版:中职风采
   第A22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23版:福彩专版
   第A24版:基金纵横/金市汇市/金融城
   第A25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6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7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A28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9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传真
   第A30版:家装专版
   第A31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A32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见证“自力更生”的厂徽
深山寻幽
读“字”先读书
蜗牛藏趣
广告
广告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A31读“字”先读书 2017-04-15 2 2017年04月1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