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2: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4月1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丘园养素 游医于艺
海青
■于学波山水画
  ◆海青

  军旅画家于学波近日将在沪江美术馆举办“丘园养素——于学波画展”。这些年来,学波以他深厚的医学人文素养和传统的笔墨语言孜孜不倦地在艺术园地里耕耘着,他身上兼具了职业医生的理性与艺术家的情感。他幼年跟随父亲经常游走于乡间的田野湖泊,集市宗祠,父亲身上所秉承的传统乡贤文化开启了他幼小心灵的审美意识,播下对艺术热爱向往的种子,故园的萧瑟、荒寂形成了他日后画画、写作的审美风格。

  人生的因缘际遇使学波后来成长为一名军医,而在心灵深处播下的艺术种子也悄悄萌发并壮大起来。作为医生,学波对生命的认知要比普通人来得更为冷静、严峻,童年的启蒙又使他拥有一颗热爱艺术、细腻多情的心。两股矛盾分裂的力量在他身上不断碰撞磨合交集,最终化为一幅幅山水,一篇篇散文汩汩流出。

  学波的山水画,画面大多是一片荒寒、恍如原始的天地,鲜有人迹,呈现出“萧疏”、“澹泊”的基调,他在处理空间、高度、距离时的手法,对线条和墨色的运用都明显追随了元人山水的固定格局,包括并不刻意处理空间气氛的技巧,使得全局都笼罩在色调统一的墨线中,然而这种空间却又比任何一种处理过的空间更为“淡远”。在对山川草木,渔人隐士的冥想中,学波用画面完成了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对接。学波的文学素养十分过硬,所谓“功夫在画外”,他的画室里堆满了古典文学书,报纸也刊发过他的散文。他的文风如同他的画风,呈现出“鱼鸟相过,往来水云”的明净悠然气息,他笔下的人物好似已化为大自然本体的一部分,纯粹为完成“天人合一”而设。

  “丘园养素”是古人提出的一种朴素自然的人生追求态度,也是学波“心向往之”的生活心理状态,而“游医于艺”则是学波的导师吴孟超院士对他寄予的厚望和期待。他那种平淡有致、澹泊收敛的山水画风在中国人眼中,是传统理想文人气质最完美的体现,而作为职业医生对生命和时空的思考又支撑起了他作品的底线和内涵,从而将作品带到更为丰富的境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影视/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人物/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金融城
   第A18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A19版: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A20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A21版:中职风采
   第A22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23版:福彩专版
   第A24版:基金纵横/金市汇市/金融城
   第A25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6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7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A28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9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传真
   第A30版:家装专版
   第A31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A32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吴湖帆题周颂鼎拓片
剪纸徽州 别样风情
丘园养素 游医于艺
得汉金文异趣的罗尗子
广告
新民晚报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A32丘园养素 游医于艺 2017-04-15 2 2017年04月1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