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评论/专栏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时论~~~
新民时论~~~
新民时论~~~
新民时论~~~
     
2017年04月1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时论
高铁调价波澜不惊的合理性
宋鹏伟
  宋鹏伟

  中国高铁将迎来第一次跨省调价,东南沿海高铁的票价从4月21日起将进行调整,多路段根据车次客流状况尝试区间票价。调价之后,宁波至深圳段大部分动车组列车一等座涨幅最高超50%,二等座涨幅16%-20%,同时有少量车次下调票价。沪杭、杭甬段D字头列车二等座涨幅均超10%。

  作为国人重要出行工具的高铁,其票价的调整理应广受关注,但事实上却未引起太大反响。若稍加分析,这看似不寻常的背后,却有其内在逻辑。

  首先,这次并非全国性的调价,只涉及东南沿海地区,有“小规模试水”的意味;其次,在经济发达地区,人们对价格上涨的敏感度相对较低;再次,虽然最高涨幅超过50%,但毕竟是个别车次,又是一等座,对多数人影响有限;最后,调价和涨价还是有区别,尽管涨价的可能占多数。

  即是如此,似乎也不足以解释为何公众如此“宽容”。事实上,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就是高铁的性价比很高,即使调价过后依然如此。与飞机出行相比,高铁的优势是票价低、准点率高、等候时间短,舒适度也不相上下,而且很多人感觉更安全。同公路出行相比,其速度和价格更呈碾压之势,除了买不到票等客观原因,人们几乎没有理由不选择高铁出行。因此,高铁已成为城市人中短途旅行的首选,其性价比给消费者留下的深刻印象,也使得公众对其“适当涨价”具备了谅解基础。

  考虑到目前执行的是国家1997年批复的票价标准,在物价与收入普涨的背景下,高铁票价涨一些似乎就更不值得大惊小怪了。作为一家政策垄断型企业,虽然应保持公益性,却也不能罔顾其赚取利润以减少负债的合理诉求。性价比持续过高的结果,就是人满为患,这一点在东南沿海地区的部分车次上已露出苗头,更意味着上座率的提升将很快迎来天花板,因此未雨绸缪地涨价就成了自然选项。另一方面,这也是企业敢于涨价的重要原因。

  此次调价还有一大变化——区间票价,以市场的方式尽可能兼顾到了企业与消费者的利益。目前铁路票价是“一刀切”,调价后施行的区间票价,使得同一天、同一段的高铁车次出现多档价格,有的甚至还比过去便宜,乘客可以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和时间冗余度自由选择。于企业而言,更好地促进了消费者的分流,对提高利润率大有裨益。

  虽然此次调价有必要性与合理性,但对于其“尝到甜头会不会变本加厉”的担心,也绝非多余。譬如,有些人在谈到涨价合理性时,总是习惯于同公路客运作比较,似乎高铁性价比只要保持在略高的水平,想涨多少都可以。事实上,两者有着本质不同:铁路运输是国家投资、垄断经营,虽说不能要求一家持续亏损的企业总是做奉献,却也不能将其视作一般的市场主体,以利润最大化作唯一目标。更何况,如果高铁对于消费者缺乏太大的吸引力,巨资发展高铁的意义又何在呢?

  兼顾经济效益与公益属性,在谋求自身利润的同时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贡献,掌握好其中的平衡可谓意义重大。这就要求,涉及国计民生的高铁价格,理应形成更加科学透明的定价机制,使其调价的必要性与合理性能得到各方认可,进而找到实现多赢的最大公约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影视/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人物/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金融城
   第A18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A19版: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A20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A21版:中职风采
   第A22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23版:福彩专版
   第A24版:基金纵横/金市汇市/金融城
   第A25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6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7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A28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9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传真
   第A30版:家装专版
   第A31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A32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高铁调价波澜不惊的合理性
诗书满中华
当孔雀麻雀都往东南飞
新民晚报评论/专栏A03高铁调价波澜不惊的合理性 2017-04-15 2 2017年04月1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