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个月来,在文化圈里,时常可以听到“两办文件”。这份文件就是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意见》说:“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文件发布以后,各家电视台在原先的基础上,加大力度,相继推出文化类节目。有的大受欢迎,“叫好又叫座”。东方卫视经过酝酿、准备,整合各方优势资源,调动精干团队,制作了大型文化类益智节目“诗书中华”。第一期已于4月14日晚10时首播,以周播的节奏,先播出十期。
我有幸应东方卫视的邀请,与台湾著名作家、学者张大春先生一起,担任“诗书中华”的点评嘉宾,全程参与节目的录制,亲眼目睹了年轻而专业的团队近乎拼命的忘我投入。比如,第一期的录制,花费了10多个小时,连该期的一半都没有完成。现场极度较真,甚至激烈争执,目的都是为了给观众提供一档严谨灵动的文化节目。
“诗书中华”并非先占潮头的电视文化节目,但是,后发往往可以先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诗书中华”汲取了同类节目的经验,重新出发,从内容到形式都进行了有意味的创新。
节目的名字就表明,导演组清楚地意识到诗文不分家正是中国文史之学的传统,在有限的电视时间里,平衡好诗文的比例,诗文兼重,诗文互动,力争全面呈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主要载体与平台。这在同类节目中是首创的。当然,这是编导制作团队的自觉选择,“自讨苦吃”,也意味着他们必须面临艰巨的挑战。
“诗书中华”的定位是“文化类益智节目”。部分是出于节奏的考虑,节目依然采取了竞赛的形式;然而,这不是以胜负为唯一考量和评判标准的竞赛,而是“君子之争”。《论语·八佾》所云“君子无所争”、“其争也君子”看似矛盾,实有深意。节目努力将这种精神予以巧妙而艺术的呈现。
张大春先生手书杜甫诗句“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赠予东方卫视。而“诗书中华”节目组的共识正是,诗书既是目的也是路径,所应抵达的正是世上真情的表达传播,而“人”更是重中之重。人的养成,诵读诗书固然不可少,诗书传承所成就的家风的涵育,却更为重要。所以,“诗书中华”以“家”为单位,父子、父女、兄弟、姐妹联袂上阵,展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风采,参赛者的家风家教受到特别的关注。
最后,但绝不是最小,“诗书中华”作为一档电视节目,追求形式之美、舞台之美、灯光之美,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舞美团队的灵感来自兰亭雅集,桃花流水,曲水流觞,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参加“君子之争”的四十二组家庭,宛如集聚兰亭的四十二位贤人的化身,春服既成,风乎舞雩,陶醉于中华传统诗文之美。
作为“诗书中华”团队的一员,我和大家一样,由衷期望“诗书中华”得到观众们的指教和认可,成为践行“寓教于乐”的有益尝试;通过包括电视人在内的所有人的不懈努力,在当下唤醒传统。像使盐溶于水一样,将文化落实为文明,将教育落实为教养。
这些都是我参与这个节目的切身感受。当然,“诗书中华”是否成功地让观众也有同样的感受,最终还是必须由观众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