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5月1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假如机长非英雄
方 翔
孙绍波 画
  方 翔

  5月14日早上7点左右,四川航空3U8633重庆至拉萨航班在飞行途中,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爆裂脱落,机组实施紧急下降,安全备降成都双流机场,所有乘客平安落地。

  驾驶舱瞬间失压,气温降到零下40摄氏度,大量机载自动化设备失灵,副驾驶半个身子被“吸”了出去。回顾整个过程,都意味着这是一次足以载入航空史的飞行,对于这位英雄机长以及他的机组怎样点赞,怎样重奖都不为过。

  然而,综观整个惊心动魄的过程,每一个细节都让人感到后怕,用“奇迹”来形容安全备降是一点也不为过。此次事故没有造成重大伤亡事件,除了机长个人的能力能够应对之外,还有“天公作美”之因。正如机长刘传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天气帮了很大的忙。今天早上几乎无云,能见度非常好,如果是伴随降雨或者天气状况不好的话,后果无法预料。”我们当然需要能够挽救危机的英雄机长,但我们更需要了解事故的真正原因。

  据媒体报道,执飞该航班的飞机是空客A319-100,川航于2011年购进该架飞机。截至目前共使用19912小时,最近15日无维修记录,破裂风挡玻璃系原装。空客公司已派出专家组前往成都配合调查事故原因。可以这样说,这次四川航空3U8633航班遇到的情况在全球范围内都属极其罕见,因而更需要尽快查找出原因,避免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

  在航空安全领域,有一个著名的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海恩法则对企业来说是一种警示,它说明任何一起事故都是量的积累,是有原因、有征兆的;它同时说明安全生产是可以控制的,安全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2016年上映的电影《萨利机长》,根据2009年1月15日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的真实事件改编,几乎还原了整个空难迫降事件的实际情况。但电影并没有刻意将迫降过程过多描述,而是更多还原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与萨利机长之间,围绕备降之外是否有其他选择的博弈。虽然事故调查给萨利机长带来了空前的压力,但是对于这样一个无人死亡的空难事故如此尽职尽责的调查听证,其目的就是为了让今后遇到同类紧急事件之后,能够让机组做出最好的决定。

  航空业是一个容错率极低的行业,仅仅一次的失误就可以抹杀之前所有的功绩,几百条生命可能就会由此消逝。正如《萨利机长》中,面对一场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的飞机迫降事件,国家运输安全委员的问责几近苛刻,看似有点不通人情,但这正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杜绝侥幸因素存在。

  我们不能苛求每位机长都拥有刘传健机长的过硬的飞行技术、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不错的运气,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查找出事故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为之后类似事件的发生提供最优的处理范本。

  考虑到当今全球每天起降的民航班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世界航空业的安全已经在一个很高的水平。但为什么人们对飞机出行还是感到恐惧,这主要还是因为航空公司没有让乘客直接透明地看到航空业为了提高安全性做了哪些努力。为此,航空公司应将安全数据等信息更加公开透明,帮助航空公司重塑公众心中飞机安全性的形象。

  综观世界航空史,民航飞行一步步变得更加安全,部分要归功于一次次空难发生后带来的关键安全改进。即使有些意外事件并没有造成空难,但仍应该认真分析原因,并不断改进技术、程序,确保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帮助大家享受到了更加安全的飞行。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专版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广告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夜光杯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阅读/连载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汽车周刊
   第A2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22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4版:广告
假如机长非英雄
声音·八方
“滞销大爷”背后,产业困局何解?
美国版要闻A03假如机长非英雄 2018-05-16 2 2018年05月1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