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文化·副刊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2月2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门票拾趣
郑冠宇
  ◆ 郑冠宇

  在上班的时候,有一个阶段因工作需要,经常要到外地出差,所以到过国内许多省市。在事情办妥之余,顺便游览了当地的一些公园、博物馆、名胜古迹。每到一处,门票或者参观券是少不了的,加上自己的一些自费旅游,数年积累,竟也有数百枚之多。最近,离岗回家,闲赋无事,想整理一下这些门票。在整理过程中,发现这些大小不等、色彩各异的门票,内容丰富有趣,而且还可说是一部小小的门票演变史。

  先说门票的用材。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多半是用一些白纸,纸张既薄又小,我想,可能是当时物质比较匮乏的原因吧。就举我藏有的一枚“鼓浪屿菽庄花园”门票为例,该门票票面只有20×58(毫米),也就拇指般大小;厚度仅为0.15(毫米),可以想象纸张薄的程度。

  可能是重视了旅游事业的缘故吧,以后门票用材逐步有了好转。我收藏的一枚“天安门参观券”,票面达160×180(毫米),纸张也有1.5(毫米),是前者的24倍和10倍。有的景点还采用塑料材质做门票,利于收藏。也有的景点采用邮政明信片和门票相结合,让旅游者既可用邮,又可留做纪念,二者兼得。

  门票的设计,那就变化更大了。早期门票设计相当简单,大都是在白纸上印上“门票”、“票价”字样,门票的后面更是空白一片,单调乏味,精美更是无从说起。

  旅游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门票的设计,门票的设计也越来越向精美实用方面发展。

  票面由黑白印刷逐渐发展到彩色印刷,门票的后面也不再是空白的,有的景点在门票背后印有提示游人爱护景点;有的景点的门票背后印有景点介绍、导游图等,改革开放后,有些景点经营意识较强,就在门票背后为一些企业印上广告,而景点也能从中得到一笔可观的广告收入。

  设计精美的门票还有不少,其中一枚“孙中山故居”门票我最为喜欢。门票的正面是故居的全景,门票的背面设计者颇具匠心地设计了孙中山先生的一段讲话录音稿,用中文、英文、日文三种文字表述,见到这枚门票,仿佛让人们又重新聆听到中山先生的亲切话语。

  笔者还有一枚“黄山天都峰”门票,设计者在封面故意开了个艺术造型孔,让游人看到门票内页一个天都峰全景,再配以景点介绍和游览图,别有一番情趣。

  门票的称谓更是名目繁多,有称“门票”的,有称“入场券”的,有称“游览券”的,有称“参观券”的。而一些庙宇寺院的门票则称谓“香花券”,以示佛、凡不同。

  最后要说的是门票的票价。这些年票价更是天壤之别。我在1986年游览宁波市的保国寺,门票仅为3分钱,是我收藏票面价格最低的一枚。而同是浙江省的普陀山一枚“进山门票”,竟达130元,两者差价竟是4300倍。据了解,目前旅游景点门票达500、600元也大有存在,真让人大跌眼镜!有些景点门票票价确实离谱,老百姓颇有微词,这是题外话。

  在写了门票后,我觉得在检票的形式上,也值得一书。最初,检票是游人一进门就把门票收掉。可能是游人要将门票留作纪念的缘故吧,后来景点就不收门票而改为将门票撕一下再还给游人,以示作废,防止游人重复使用。后来有了塑料门票,于是景点采取用剪刀在门票上剪去一只角,因为塑料门票用手是撕不动的。现在,许多景点检票形式有了新的变化,就是用打孔机在门票上打孔,游一个景点打一个孔,门票的观赏性不再被破坏,我认为,这种检票形式不失是一种进步。

  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今后门票的设计我想会更多、更美、更新颖。人们外出旅游时,不妨留意收集到过的景点门票,我想,可能在游山玩水之后,还会有一种格外的乐趣。

  (作者系晨晖路居委居民)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社区
   第03版:生活·服务
   第04版:文化·副刊
流水带走了我们的光阴
沁园春·元宵
迷人的灯展
双福图
撒娇的流浪猫
我家楼下的外国租客
门票拾趣
今日张江文化·副刊04门票拾趣 2018-02-28 2 2018年02月2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