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早间点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法治视窗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广 告
 第A23版:投资理财
 第A24版:股市分析
 第B01版:双城记
 第B02版:双城记
 第B03版:双城记
 第B04版:双城记
 第B05版:双城记
 第B06版:双城记
 第B07版:双城记
 第B08版:双城记
 第B09版:双城记
 第B10版:双城记
 第B11版:双城记
 第B12版:广告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连载
 第B16版:阅 读
 第B17版:香港购物
 第B18版:香港旅游
 第B19版:香港休闲
 第B20版:香港与我
 第B21版:好吃周刊
 第B22版:美食物语
 第B23版:上海味道
 第B24版:吃遍中国
 第B25版:上海地产
 第B26版:香港力量之开发
 第B27版:香港力量之置业
 第B28版:广告
 第B30版:广告
 第B31版:广告
 第B32版:广告
第B13版:夜光杯
数字报纸
全球日报50强
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理事单位
新民晚报旗下媒体: 新民网 | 新民周刊 | 新民晚报社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2007年6月28日 星期

《新闻透视》诞生记

龚学平

  中国电视新闻发展史上,留下了这样一块里程碑——

  1987年7月5日,晚上8时15分,上海的电视荧屏上,出现了一个全方位扫描的摄像机,伴随着气势恢弘的片头音乐,摄像机演变成雄赳赳的四个字“新闻透视”。中国大陆第一个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新闻透视》就这样诞生了:记者在直升机上向观众讲述造福上海人民的黄浦江上游引水一期工程胜利竣工背后的故事;记者领着观众去寻访党的四大会址,回顾我党成长的历史;记者现场采访抢购住房有奖储蓄券的人们,引出住房制度改革的话题;节目还透视了交通管理不善、化妆品质量低劣、公物被盗等现象背后的问题。

  第一期《新闻透视》的播出就产生了轰动效应,收视率独占鳌头,这一势头一直延续到今天。观众评论,这是上海电视台改革后不可多得的好节目。如今,《新闻透视》已经走过了整整20个年头,成为上海地区获得中国新闻奖等奖项最多、培养电视精英人才最多的品牌栏目。

  当年,时任上海电视台新闻部副主任的穆端正大胆建议创办一档类似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时事评论类节目《60分钟》的栏目,以改变新闻界关于电视不擅长深度报道的定论。这一建议被电视台党委采纳。时任上海电视台台长的我和大家通过热烈讨论将这一栏目定名为《新闻透视》。我当时对栏目提出的要求是:在“新”字上找选题,在“深”字上下功夫。

  我们抽调了孙泽敏、颜迪明等资深编辑领衔,由李培红、孙伟搭档担任主持人,还汇集了年轻的编导吴忠伟、王晓平、刘君萍、恽友江等人,其间还邀请了名记者邬志豪一起制作片头,参与节目,一干人就这样风风火火地筹备起来。仅仅一个月的时间,节目就高效率地同观众见面了。没有现成的节目样式,没有条条框框,一切都是摸着石子过河。

  20年来,《新闻透视》播出了一系列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好节目。至今为观众记忆犹新的有《轮渡事故的反思》《聚焦物价问题》《上海公交变奏曲》《上海人话改革》《彩虹从浦江升起》《股市冲击波》《于双戈杀人案追踪》《食品中的问号》《新客站的困惑》……与时代同行,与改革开放脉动;为百姓鼓与呼,为民生喜和忧。

  《新闻透视》留下了一部形象化的历史档案,《新闻透视》改写了中国电视新闻不擅长评论,不适宜深度报道的定论。国内外同行给予《新闻透视》特别关注,日本NHK专门播出了追踪《新闻透视》轨迹的40分钟专题片,中央电视台也前来学习交流,北京广播学院还将《新闻透视》节目作为教材。

  几任上海市领导江泽民、朱镕基、吴邦国、黄菊等同志都对《新闻透视》栏目非常重视。朱镕基夸奖《新闻透视》办得好,他希望《新闻透视》多反映上海人民的疾苦,帮助政府有关部门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1992年6月,《新闻透视》200期时,专门出版了《新闻透视轨迹》一书,这也是中国电视品牌栏目出版的第一本自我总结自我宣传的书,我在序言《探索没有止境》中写道:“一个新颖的电视节目问世后,会给人一种新鲜感和吸引力,可是当她成为名牌之后,往往容易固步自封,难有新的突破。从某种意义上说,原地踏步就意味着倒退。所以,今天《新闻透视》同样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

  《新闻透视》已经走过了20年,路漫漫其修远兮,祝《新闻透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明日请看《上海公交变奏曲》。


上一篇  下一篇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