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早间点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法治视窗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广 告
 第A23版:投资理财
 第A24版:股市分析
 第B01版:双城记
 第B02版:双城记
 第B03版:双城记
 第B04版:双城记
 第B05版:双城记
 第B06版:双城记
 第B07版:双城记
 第B08版:双城记
 第B09版:双城记
 第B10版:双城记
 第B11版:双城记
 第B12版:广告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连载
 第B16版:阅 读
 第B17版:香港购物
 第B18版:香港旅游
 第B19版:香港休闲
 第B20版:香港与我
 第B21版:好吃周刊
 第B22版:美食物语
 第B23版:上海味道
 第B24版:吃遍中国
 第B25版:上海地产
 第B26版:香港力量之开发
 第B27版:香港力量之置业
 第B28版:广告
 第B30版:广告
 第B31版:广告
 第B32版:广告
第B09版:双城记
数字报纸
全球日报50强
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理事单位
新民晚报旗下媒体: 新民网 | 新民周刊 | 新民晚报社区版
下一篇  
2007年6月28日 星期
2004年,谢怀欣和丈夫卖掉香港房子,选择在上海安居乐业
行走沪港之间 最爱老房小巷

薛慧卿 沈晓岚
  ■ 谢怀欣(右)为超市店员讲解外国商品的摆放知识 本报记者 张龙 摄

  香港人?上海人?皆是皆不是。卖掉香港房子、在上海安家3年多的谢怀欣和她丈夫,已成为香港和上海的“结合体”。这一对普通的香港夫妻,选择来上海安居乐业,但身上有香港人抹不去的印痕。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热情爽朗的谢怀欣心态十分年轻,有一股子闯劲,面对记者也十分善谈。

  身为港人感到自豪

  1997年香港回归的时候,她印象最深的就是雨绵绵,香港下了整整一月的雨。10年前的7月1日,谢怀欣坐在电视机前看直播——广场上每一个人都被淋成落汤鸡,彭定康带着妻子女儿流着泪上船,她的心中也有一丝疑惑,不知道这大雨会不会就此冲走香港的繁荣,不知道香港未来会往哪里去。

  一眨眼10年过去了。亚洲金融风暴时,她担心香港会不会就此垮掉;接着SARS肆虐,她第一次看到香港人如此团结,她感到骄傲;随后禽流感突袭,陈冯富珍率先下令杀掉全香港的鸡,这种魄力令她深深钦佩。

  一个个挑战,增强了她的归属感。无论走到哪里,她的名片上永远印着繁体字的“谢怀欣”,这是父母赠予的印记,也是香港留下的印痕。

  电话分享每天趣事

  2003年,正是SARS最严重的时候,谢怀欣的丈夫霍先生离开香港,独自前往上海工作。她为丈夫准备了口罩、清洁液、药品等一大袋东西。“这些东西现在还留在家里”,谢怀欣不由得大笑。

  那时候,夫妻俩通过电话分享着每天的趣事:香港和上海从来没有这么安静过,不堵车,没有拥挤的人群,觉得特别舒服。特别是进那些高级的餐厅,卫生工作做得极好,“在里面就觉得这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那时候的紧张,到今天反而成了甜蜜的回忆。

  初到上海最爱老房

  2004年,谢怀欣初到上海,一时没找到工作,但找到了自己在上海最大的乐趣。她每天骑着单车,拿着地图在上海的小巷、老房子中穿梭。在张爱玲的故居前,她就想象当年张爱玲每天在这里写作、会客的情形,30年代的老上海对她有着无穷的吸引力。第一次到外滩的时候,她对自己说,这就是她想看的上海,不是对岸的高楼霓虹,而是沿岸那些保护完好的老式建筑,是香港已经很难找到的怀旧情怀。

  工作投入如鱼得水

  “没想到在上海工作,说英文的机会比在香港时还多。”目前,谢怀欣在上海城市超市担任市场拓展经理,这家经营国外品牌为主的超市,80%多的客户是老外。好在谢怀欣有良好的语言和交际能力,和外商打交道时如鱼得水。近年来,她负责为超市操办了澳大利亚食品节、香港食品节等活动,从策划到执行的统筹工作一概包揽,日子过得忙碌而充实。原本以为自己在上海工作,多多少少会有些不习惯。但周围同事都富有活力,老板工作时也十分高效率,这让谢怀欣找到了在香港做事时的感觉。“很亲切也很幸运,这份工作让我在香港和上海间找到了平衡点。”

  穿梭沪港寻找平衡

  卖掉了香港的房子后,突然觉得香港已经不是自己的,此时谢怀欣有一点伤感。每年只能回香港二三次,去住酒店的时候,服务员对自己说的是普通话,今年6月回去的时候,自己说粤语一不小心会用普通话的句式,不知不觉间,她已被上海潜移默化了许多。

  尽管还不习惯上海公共场合的嘈杂,但谢怀欣对香港也开始有许多不习惯:过于密集的高楼和狭小的空间,糟糕的天气和压抑感,都会让她觉得香港有些陌生。幸好在香港还有好多朋友,她会问朋友现在香港流行什么。每次从香港回来,谢怀欣总是大包小包地带上纪念品和生活用品,“就像内地去香港的游客一样”,她比划着提行李的样子笑道。

  不过,香港人都是向前看的。谢怀欣说,如果哪天有了新机遇,她还会提起行囊继续向前走。

  实习生 沈晓岚 记者 薛慧卿


下一篇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