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上海边界行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地产人物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职场方圆
 第A31版:公众服务
 第A32版:专版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5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36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37版:新民环球·健康
 第A38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9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40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情感
 第B04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周刊
 第B10版:时尚·俊男靓女
 第B11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12版:时尚·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时尚·美容派对
 第B17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8版:时尚·心情主张
 第B19版:时尚·钱题纪实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掌上天地
 第B23版:e生活·数码
 第B24版:e生活·资讯
第B08版:阅读
数字报纸
全球日报50强
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理事单位
新民晚报旗下媒体: 新民网 | 新民周刊 | 新民晚报社区版
下一篇  
2007年6月29日 星期
“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丁铭自述
用生命谱写“颤抖的音符”(上)


    从小患上了被中外医学界称为当今世界五大绝症之一的“运动神经元疾病”的上海女孩丁铭,经历了无法想象的痛苦和磨难。但是,她没有消极、沉沦,却让生命放出了异样的光彩。她用已经无法抬起的手和无法自如的手指,在自己开设的网站上陆续记下了自己的患病经历、与家人共同走过的艰难时日,以及内心跌荡起伏的繁杂感受,积累文字达20余万,引起了年轻网友们的强烈反响。最近,学林出版社出版了她的自传《颤抖的音符》,本报节选刊登。

  小小女孩的泪水背后是一团谜

  每每盼着节日,就能去外婆家了!我可以理直气壮,穿憧憬已久的衣裳和新买的小皮鞋,打扮光鲜,搀着大人的手出门。

  到外婆家要换两部车,车站与车站间,也有长长的路程。我搀着妈妈的手走了不久,小腿肚子逐渐发酸、发胀,不安的感觉随步行蔓延,麻和痛也逐步加重,逐步演变为钻心的痛。

  我尽量忍耐,克制身体的痛觉,努力和爸妈保持相同速度,走呀,走!忍,再忍!双腿痛到极点,忍?强忍!但,忍不住了。

  “姆妈,我……我走不动了。”我鼓足勇气,蹦出酝酿许久的话。“又是这样!每趟出门都要出花样,怎么养了个那么娇气的女儿,喏!看看人家小孩子,看看你姐姐,多走几步路一声也不吭。”

  “妈,我真的疼,小腿疼……”经过街角大商店,人流密集、环境嘈杂,我放大了声音申辩。爸爸听到了,也不帮我,出门前,我吵着要穿新皮鞋,他认为那是皮鞋太紧的缘故。“没……不是的!我脚不痛;是小腿痛,哦不,大腿也开始痛起来了。”我委屈,怎么解释,他们才明白呢?“无缘无故的,腿怎么会突然疼?!瞎讲!”

  “这双新皮鞋太小,叫她换那双旧的,偏要好看。还骗人,这么小的人,错了就老是搬出一大堆理由!”“妈,别理她,锻炼锻炼她,她和我一道出去玩,也老这样,扫兴!”我再也憋不住了!泪珠翻滚,断线儿般滑落脸庞。

  妈妈最见不得孩子流泪,她狠狠推我打哆嗦的肩膀,恐吓:“要撒娇?我们走了!每趟拖全家的后腿,今天,再没人愿意听你哭!走不动就赖在大街上,等坏人来,把你卖到乡下,那才叫吃苦!”说着,冷不防抽掉牵着我的手,转身牵着姐姐,疾步向前。我害怕!

  缺了角的童年,悲伤的成长经历

  进小学伊始,我体育成绩呈现非正常状态。首当其冲的就是赛跑一项,成为集体的累赘。谁都想不明白,看上去细瘦灵巧的我在运动领域分外落后。

  起初,体育老师以为我病了,认真带我到卫生室检查,又充满期待地鼓励我好多话。我真的不偷懒,但一次也没能让他满意。进入中年级,全市实行体锻达标,我徘徊在几个项目上卡壳。体育老师和班主任失去了耐心,他们说我故意表现恶劣,狠狠训斥我,然后制订一个加倍处罚的训练计划:取消我的课间休息,周六下午留在学校;课间由体育老师看管,周六下午跟着班主任锻炼。业余时间全被体育霸占,经一学期勤奋苦练,我的体育非但没有师生共同希冀的曙光,反而越弄越糟。

  后来,我经常莫名其妙摔跤。好好走在路上,或者静立,就会“扑通”一声栽倒。如果独自回家,需分外留心,千万别踩到绊脚的东西。在众目睽睽的马路上,摔跤是让我无地自容,又难以控制的出丑。天知道,公交车的台阶为何造得那么高!我几乎无法跨越。背着书包,两手抓紧台阶前的铁栏,拼命登上去。我不得不学会观察每一部车,经验告诉我,中门比前后门的台阶稍低。但中门一般很挤。当车站上候车的乘客多,好容易来了,人们着急,你推我搡,谁会留意一个瘦弱女孩正克服她身体的可怕困扰,挣扎在人们完全忽略的、那三个再轻易不过的台阶上?

  有一次我上得很慢,司机以为车门已关,就启动了。一车人惊呼:“那个女孩一条腿还露在车门外呢!”真慢!我的动作就那么缓慢。上车后,幸好没人给我让座,他们以为碰到了一个体质健康,然而很木、很笨的女孩罢了。我也不要座位:坐下后,等到站了,在晃动的车厢起立,比在平地困难许多。

  “运动神经元疾病”,一个可怕的咒语?

  12岁那年,我终于从父母焦虑的眼神中看出了疑惑和不解。11岁到12岁这一年,父母开始带我四处求医。我得到过“关节炎”、“半月板损伤”等误诊,也误打误撞,乱服药物和施以中西医的疗法。

  说真的,我宁可遍尝那些误诊的所有的病,也不愿接受最终那残酷的、令家人心碎的事实。

  1989年初春,我由父母领着,坐车来到长海医院。见到主任医师了。照旧,先是长长自述,有先前求诊的经验,我叙述流利。他沉思片刻,不语,拿起了一枚小木槌,让我脱掉衣服,然后在身体的各个部位敲敲打打。我服从指令,在床上翻来覆去,伸臂、曲膝、抬腿、弯腰……小槌子击击停停,或轻或重。检查总算完毕。医师开了张单子,让我去做肌电图。

  第二周,我们又去长海医院,爸爸先去楼下拿来了上周的检验报告。医师反复翻看,神色凝重,眉间频皱。忽然,抬头,侧着脑袋看我,如琢磨一件不愿触及的物品……然后,打开我的病历卡奋笔疾书。

  “小姑娘,你到外面去玩会儿,好吗?我和你爸爸妈妈单独谈点事情哟!”那天以后,亲戚和父母的同事都来看望,有我认识的,也有陌生的。他们在大房间说话,掩好门。我在小房间画画,看书;似听非听的耳朵穿过墙壁。慢慢地,我得知了这病的一切,命运如无底的黑洞,鬼影幢幢,向我招手。

  那年8月,我收到中学录取通知书,上面写着报到日期。我将在中学持续小学的惯例:体育免修。

  我在长大。用少女的眼光来挑剔形体了。夏天爱穿凉爽的短裙,打着褶,小喇叭,洁白的腿享受阳光和习习微风。可是,忽然发现长大了的身子,偏离了期待。最早的弊端,就暴露在腿上!洗澡后穿裤子,感觉小腿有点异常:膝盖内侧的大腿部分稍微起伏,而姐姐她们都很光整;这小小差别,几年前就已发觉,现在更明显。春节前夕,妈妈给我买了一条弹性很足的牛仔裤,蓝得漂亮。试穿时,感到小腿绑得很紧,可我的腿一向纤细。

  怎么回事?我脱掉牛仔裤,仔细端详:不知何时,小腿发胖了!大腿却不变。我重翻病历卡,想在上面找到有无相关解释。果然,某行写着:“小腿假性肥大”。

  上课听讲,我用双手搓着大腿,祈求恢复柔软和少女的丰腴。我拼命搓,裤子揉皱了,大腿仍然在继续消瘦。直到某天,摸着它们,伤心欲绝地触到了骨头!大腿肌肉萎缩了。透过绵薄的肉,骨头硬邦邦。而小腿的“肥大”无知无畏,继续生长。

  与此同时我的下蹲也困难了,身体沉甸甸,背脊上似乎压了千斤重担。走路频频摔跤,有时候倒下去很难起身,在学校的厕所里蹲下后没有自己起来,从那以后,我强忍着生理需要,再也没有用过一次厕所。这道命运的难题,对一个女孩来说某时更有不可启齿的隐痛在内。

  成长的心,载着一把酸痛。


下一篇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