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钱滢)随着全国各地高考成绩的陆续揭晓,不少上海市民最近又有了新的身份——志愿填报“参谋”。因为不少外省市是先出成绩再填志愿,所以,这两天拿到成绩的外地考生,纷纷求助上海的亲朋好友,打探上海高校的招生行情。
“帮忙打听一下,江苏文科考生577分,填上海××大学会计专业保险吗?”昨天,在沪工作的汪女士接到了江苏老家打来的电话。老乡说:“你在上海工作,人头熟,帮帮忙打听打听吧。”对方语气诚恳,可汪女士却爱莫能助,自己大学毕业10年了,哪里还了解高考行情。
高三考生家长金先生最近刚忙完儿子高考的事情,又被浙江的一位朋友“缠”上了。“他的孩子分数考得一般,想来上海读大专,让我帮着出出主意。”金先生说,虽然儿子填志愿时,自己也出了不少主意,可上海和外省市高考考分构成不同,分数线相差也很大,同样的专业不同地区冷热也不同,这可难煞了金先生。
最近,受此困扰的上海市民还不少。市教育考试院有关人士表示,对于外省市想报考上海高校的学生,应该更多地了解当地的生源情况,分析该校历年分数线,而非“曲线救国”——通过上海亲朋好友探行情,这样的“参谋”未必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