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大胆实践,不断探究新知,孩子们的创新意识让大人汗颜。昨天,中福会少年宫举行的“少年科技智多星”展示活动让我们看到未来的科技能手、工程师的影子。
初二学生发明除甲醛机器
市二初级中学初二学生李弘基从媒体报道中了解到,儿童白血病患者的数量在快速增长,主要原因就是长期吸入装修和家具材料中散发出来的甲醛。利用冷风机的原理,李弘基着手研制除甲醛的机器。最难的是找到合适的滤网,太疏太密都不行。他试了许多种材料,都没有成功。有一次,妈妈帮他洗校服,他看到校服里面的衬布很像滤网,为什么不试试呢?一试,发现这种材料最合适做滤网。他发明的除甲醛空气清新器经有关部门检测,开机3小时,甲醛去除率达到89% ,平均每小时清除甲醛达到17.8毫克。去年,一家开发公司看中他的发明,投资生产出了“除甲醛(可自测)空气净化机”。
实地测试选择最佳居住层
住在哪层最合适,一般人凭经验选择,但市西初级中学初二学生李迺佳实地测试,用数据说话。通过对22幢大楼各楼层噪声、降尘密度的测定和数据分析,对冬至日并列式楼房后排楼层日照时数的测算和校核,她找到了一些规律:沿街的高层住宅15楼左右噪声最大,11楼左右降尘密度最大。在并列式楼房,楼高与楼距比为1:0.8时,后排楼房朝南房间冬至日日照不少于3小时,应选择楼高5/12及以上各层(即18层楼房不低于7层)。从自然通风角度考虑,楼房南偏东15°为最佳。绿化比率高,有园林景观,有水池的小高层的7、8、9层是噪声低,降尘少,日照充沛,自然通风好的最佳楼层。
踩上楼梯带动发电机工作
在黑暗的影剧院,迟到的观众上下楼梯时很不方便,向阳小学五年级学生戴怡晨就想,是否可以利用人体自身的重量,踩上楼梯带动发电机发电照明。她用木板做成三阶楼梯的模型,用铰链将踏面与踢面连接起来,并用弹簧在另一头撑起踏面与踢面形成5°角。楼梯的踏面与踢面具有一定的角度,人走在楼梯上,脚力与体重使踏面作上下运动,踏面带动齿轮组把上下运动转变为圆周运动,齿轮组再带动发电机发电。
“少年科技智多星”工程由中福会少年宫、华东校外教育研究会共同举办。今年暑假,作为活动的延续,中福会少年宫还将举行“智多星ASK训练营”。 本报记者 鲁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