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沈阳6月28日专电(记者 王炳坤)从6月27日晚开始遍及辽宁全境的一场降雨,使处于干旱中的植物享受到了一次充分的润泽。但是对于沈阳市的一些绿地来说,这次润泽似乎并不重要,因为直到6月27日下午,很多绿地还在进行人工浇灌,浇灌水量之大,足够植物3天之用。
记者注意到,直到6月27日下午,沈阳市在进行大水量人工浇灌的绿地不在少数。在浑南新区的一个小区,工人们正在用茶杯口粗的水管浇灌植物,自来水短时间内就在绿地上积到漫过脚面的高度。一名工人告诉记者,绿化工人一次浇水就尽量让绿地“喝饱”,浇水周期在3天左右。
面对持续近一个月的干旱天气,对城市绿地进行大水量浇灌本无可厚非,但是对降雨来临前的一两天来说,就显得有些多余。其实早在几天前,辽宁各地的气象部门就发布了6月28日将有大规模降雨的预报。但绿化单位对这一预报竟然“充耳不闻”,“雷打不动”地继续着旱日里的工作方式,现在降雨到来,他们多浇的水就算是浪费了。
如果城市绿化单位每次灌溉前都能听一听天气预报,以此决定水量大小和浇水周期,水也就不会白白浪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