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新首相布朗28日宣布新内阁名单,最引人注目的是任命对伊拉克战争持异议的米利班德为外相,表明布朗开始拉开与美国的距离。
布莱尔执政10年,在内政方面成绩显著,取得了光彩夺目的经济成就:GDP年均增长2.3%,年均失业率仅4%,居民人均工资保持4%年增长。然而,为什么宣称“我已永久改变了英国”的布莱尔最终却不得不黯然下台呢?最主要的原因是他追随美国发动了不得人心的伊拉克战争。近七成英国民众认为,伊拉克战争是布莱尔政治遗产中最灰暗的一笔。
布莱尔在外交上一直紧跟美国,想借助美国的实力发挥自己最大的影响力。他追随美国派军队参加北约干预科索沃局势行动,空袭南斯拉夫;又与美国军队联手,发动阿富汗战争;在百万英国民众发动创纪录的大规模反战游行之际,又与美国一起发动了伊拉克战争。连美国人都讽刺他是布什的“哈巴狗”,无疑大大损害了英国的形象。因此英国民众虽然口袋鼓了起来,但仍然对布莱尔说“不”。
有鉴于此,布朗决心彻底告别布莱尔时代,举措之一就是适当拉开与美国的距离。他在最近的讲话中公开承认,由于战前情报有误,英国在发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铸成了错误,在处理伊拉克战后局势问题上也犯有错误,还曾表示要从伊拉克撤军。他任命米利班德为外相,就体现了这一思路。
当然,布朗不可能改变英美两国的特殊伙伴关系,他在拉开与美国距离的同时,还是会保持与美国的同盟关系,但至少不会像布莱尔那样亦步亦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