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仙花,矮小的个子,一年生草本植物,一向被看成花草中的下品,自然也就不登大雅之堂。她通常被种植在篱边墙角或菊花旁,只有陪衬和“伺候”菊花的份儿,因此有人便称她为“菊婢”。凤仙花既不像有些花卉那样姹紫嫣红地推荐自己,也不像另一些草本植物那样与世无争、甘于寂寞。凤仙花果实成熟时,只要你轻轻碰它一下,果荚便“啪”地一声蹦开,里面的种子被弹射出来,然后四处传播,凤仙花因此又叫“急性子”(亦系中药名)。越是受轻视,越要顽强地生存和推广自己,这就是凤仙花。可是人们偏偏误解了凤仙花的这种传承意志,一味地将凤仙花比喻为“急躁”、“无耐心”、“一触即发”。倒是我们中国人看出了其中的道理:凤仙花籽被弹出果荚后,只要一入土,便很容易就生根发芽,因此用凤仙花比喻一个人,是说这个人适应能力强。过去的平民女子,常有用“凤仙”命名的。
小时候,我就知道红色的凤仙花花瓣可以涂指甲,当指甲油使用——其工艺是将凤仙花瓣与明矾一起捣烂,涂于指甲上,然后用叶片将指头包起来,第二天指甲就染成红色了。以前劳动人民无力购置指甲油,便用了这法子。好一个凤仙花,普通的花儿就是为普通的人儿而开,所以凤仙花也称指甲花。
普通的花儿何来这么美丽的名字?传说古代有个美丽的少女名凤仙,嫁与邻居一青年为妻。一天在路上撞见衙内,衙内见其貌美,顿生调戏之念。凤仙智胜衙内,幸免受辱,然衙内耿耿于怀。凤仙知道必有大祸降临,于是随母亲和夫君逃离家乡。路上母亲经闭腹痛,三人因此歇息山间。此时衙役追到,夫妇无处可逃,双双跳崖自尽。是夜女儿托梦母亲:明日山间盛开之红白花可治母病。次日,母亲采花煎服,果然病愈,故命名此花为凤仙。凤仙是母亲的好女儿,后人又称凤仙花为“好女儿花”。
凤仙花原产我国、印度、马来西亚。花的颜色很多:红、黄、紫、白、绿、青莲……凤仙花的嫩茎可供食用,以肉、蛋、竹笋等相配,或烩炒,或炖烧,味皆别致。李时珍曾提到:“人采其肥茎汋脆,以充莴笋,嫩华酒浸一宿亦可食。”凤仙花全草入药,根、茎、叶、花、种子(种子有小毒,即“急性子”)均可治病,是平民的药库;民间常用来清热解毒、通经催生;治鹅掌疯灰指甲、风湿性关节炎、百日咳、跌打损伤等。因凤仙花对氟化氢较敏感,故能间接提供有关氟化氢污染的信息,又是一种环保植物。
凤仙花是民间的花、老百姓的花,她生根于民间,服务于民间。凤仙花是平民仙葩。